正文

學人剪影(2)

千古文章未盡才 作者:劉志琴


再一本著作,是由周良宵、顧菊英夫婦合作編寫的《瘋狂、扭曲與墮落的年代》系列,六十多萬字的《文化革命大事記》和五百萬字的光盤資料,這是他們歷經(jīng)26年廣搜博采、求實存真、精心打磨的力作。當我捧著這樣一部厚重的大部頭,心中非常感動。要知道,周良宵是著名的元史專家,顧菊英是資深的近代史編輯,他們畢生從事的研究是遠離時事的歷史,在他們的既往論著中,從沒有評說現(xiàn)實的議論,也從來不過問政治??梢哉f,他們是兩個深坐書齋、與青燈黃卷為伴的書生,無黨無派,似是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到晚年風貌頓改,放棄熟悉的專長,以老弱病痛之軀投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 周良宵身患癌癥,顧菊英要忍受腦瘤開刀后遺癥的痛苦。這是一個常人也不敢輕易觸動的敏感問題,他們并非不知道可能會遭遇到的風險,卻苦苦耕耘二十多年! 以致這部著作驀然面世,引得同事們驚訝不已,是什么力量推動他們走出書齋,面對嚴峻的現(xiàn)實,秉筆直書?是道義和良知! 這是歷史學家最可貴的道德操守, 最值得大寫特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們都在這嘔心瀝血的皇皇巨著中,一覽無余,在當今天下,竟有此等作者驅(qū)濁揚清,怎不令人敬重!

十年“文化大革命”,論時間,占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六分之一,而這十年是中華民族最瘋狂、最慘痛、最墮落的十年,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人類歷史上也堪稱一場劫難。我們不應(yīng)該忘記,對“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否定是改革的起點,三十多年來改革的成就證明,這是中國開始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決策。正是對這十年浩劫的撥亂反正,扭轉(zhuǎn)了瀕于崩潰的國民經(jīng)濟,拯救了國家,拯救了黨。無可置疑的是,對“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是改革開放獲得合法性和正義性的前提,忘記這場浩劫,就是對改革的背叛!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批判“文化大革命”都將伴隨改革的業(yè)績而載入史冊,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記憶。如今當十年浩劫逐漸被淡忘的時候,這一著作以翔實、嚴謹?shù)馁Y料,歷歷可考的事實,重現(xiàn)那血雨腥風的年代和民眾的斑斑血淚。雖然這一著作目前還不可能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成果,但讀者會記住它,有朝一日當十年“文化大革命”再次被送上審判臺,它,就是最有力的見證。

目前“文化大革命”檔案尚未公開,在這種限制下,這部著作也許并不完備,甚或有訛漏,后續(xù)的作者一定會超過他們。然而棘地荊天踽踽獨行者,是黨外的一介平民。這部書是國內(nèi)目前所見分量最重、規(guī)模最大的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當代史學著作,僅此一點就足以使共產(chǎn)黨員們汗顏。古人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笨赵?、大話說千遍、萬遍,不如一句大實話! 我深信會有更多的后來人尾隨其后,完成這一時代的使命。

這兩部著作的傳主和作者,一是久經(jīng)考驗的老革命戰(zhàn)士,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一是從家門進校門,再進研究門的黨外知識分子,“三門”干部。他們有不同的出身、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雖然同在一個研究所卻很少交往,如今已是陰陽兩隔。當初他們不約而同地拿起筆,直面歷史,又同在2008年年末出版作品,不期而遇,殊途同歸,冥冥之中是什么力量吸引他們從不同方位書寫歷史的見證,是道義和良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