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想者不老(2)

千古文章未盡才 作者:劉志琴


但有科研不言老,是許多老一輩學者的心態(tài),也正是對科研工作的不息追求,成就了他們學術事業(yè)的高峰。季羨林老先生自述,在他的論著中有三分之二是在進入老年后寫成的,他那優(yōu)美、清新的散文,在年輕人中擁有大量的讀者,一個老人的作品,博得老少共賞,是因為融進了生活樂趣和知識芬芳,吸引了年輕人的心。

人們都知道楊向奎老先生是海內外著名的歷史學家,可他還寫過一篇物理學的論文,發(fā)表在中國科學院權威雜志《中國科學》上,引起了自然科學界的興趣。史學界同行評論他在70多歲出版的專著《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是他史學研究的最高成就。這一傳世之作是他長年在白天也要開燈的黑書房中完成的。為此,我曾為他的住房條件鳴過不平。他在給我的信中自述這是特意的安排,他不無風趣地說:“且談‘玄學’,‘玄’的本意是暗淡,也是安靜,‘安靜’不僅來自無聲,也來自無光,無聲而暗淡,才能安靜,我最討厭雜音之污染,所以造就一個‘玄靜的環(huán)境’?!庇终f:“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思考,是人生最樂處。如果我讀書有所得,都是在‘玄’的環(huán)境中思考出來的。秋冬之際,在暗淡的燈光下,我大半時間在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思考人類的將來?!闭\如其言,人生、宇宙和人類的未來,是他畢生思考和探索的課題。先生以淵博的學問出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而游刃有余、成就卓著,每天還堅持游泳不斷,鶴發(fā)童顏,生氣勃勃,這哪像耄耋之年的老人!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成長的特點,與自然科學人才并不一樣,學業(yè)的精進要靠長年的積累,往往是年齡愈大,積累愈豐厚,學術研究愈趨向成熟。

積累和思考使得老一代的學者永遠燃燒學業(yè)的青春。

因為,思想者不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