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 J予 盧君世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 2005 年畢業(yè)的博士 研究生,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后即獲得博士學位。我認識世華卻在他人 學之前,是由我的老友吳嶠先生介紹的,他們同在江漢大學任教。世 華考我院研究生院,第一次未能錄取,不是因為專業(yè)課、基礎課不行, 而是英語差了幾分。我認為他的學術素養(yǎng)和專業(yè)基礎都不錯,是可造 就之才,但我院錄取制度規(guī)定很死,真感到莫大遺憾。那年我在北京 師范大學中文系作中國小說史問題系列講座,他也跑去聽講,聽后常 常提出問題與我討論,他對學術的執(zhí)著,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告 訴他,來讀研究生固然很好,不能來讀,在大學教學一樣可以搞科研, 只要路子對頭,勤奮努力 ,照樣可以在學術上做出成績來。這決不是 安慰之詞,我對他的學術前途有信心。第二年他又千里迢迢上京應 試,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 年進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我知道世華特別喜歡小說理論,讀了不少書,有相當深度的思考, 但在博士論文選題時,我并不主張他沿著舊有思路走下去,建議他換 一個角度,去研究小說文本,把小說文本放回到它們生存的歷史環(huán)境 中去審視,也許在認識上會有新的收獲。換一個眼光,說起來容易,做 起來卻不那么簡單。他經(jīng)過反復思考,接受了我的建議,逐漸形成了 這部專著的題 目:元代平話研究。 元代平話是中國小說發(fā)展歷史鏈條上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上承宋元口 頭伎藝“說話’,下啟明代通俗小說。通俗小說成熟的時間,歷史上有 一種看法,認為是在南宋,這種看法影響不小,上世紀 30 年代初鄭振 鐸先生讀到元刊全相平話五種時,所以才有“驚駭于當時這類講史作 者的程度的幼稚"的慨嘆。元代平話研究,幾十年來進步很多,但未知 的東西仍不少。六種平話之外,僅發(fā)現(xiàn)了《紅白蜘蛛》殘葉,據(jù)明人書 目,今存作品絕不是元代平話的全部,此外,與平話有關的歷史文獻,2 兀代 平話研 究 ● 新發(fā)現(xiàn)也不多,材料發(fā)掘方面,我們仍須努力。另一方面,對已知材料 的研究也大有拓展和深入的空間。世華選擇了這樣幾個問題“:說話” 講史如何轉變成書面文學的平話的;今存六種平話的成書方式有何相 同和不同,成因何在;元刊平話內容形式的形成除了作者因素外,與出 版者、讀者以及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背景有何關系,等等。這些問題是值 得探討的。論文寫出來呈交給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 的專家們對于他占有材料的充分和不拘陳說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給予 了肯定,論文獲得通過。此后三年,世華對自己的博士論文進行了修 改、補充,虛心吸納了答辯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其質量又大有提高。 獲悉專著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我甚感興奮,它在學術上的得失,應 該由學界同行們來評定,無需我贅言,寫這篇短文,算是對盧君世華這 些年精心勞作的一個紀念。 石昌渝 2008 年 10 月底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