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敏的幸福一家(2)

金庸筆下的真實大歷史 作者:填下烏賊


脫脫是元朝最后一位賢相,鏟除權(quán)相伯顏后,他接替了伯顏的位置處理政務(wù)。和伯顏仇漢不同,脫脫的親漢舉動,讓蒙元帝國獲得了最后的回光返照:恢復(fù)科舉、置宣文閣、減免稅賦、整頓吏治、平反冤案、組織撰寫遼宋金史,史稱“舊政更化”。舊政更化共3年零7個月,各種舉措大體得當(dāng),朝政為之一新,皇帝用功讀書,注意節(jié)儉,頗有“勵精圖治之意”,脫脫治國有方,“中外翕然稱為賢相”。

但隨著元順帝的親政日久、根基漸穩(wěn),加上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的去世,妥懽帖睦爾真正開始了君臨天下的執(zhí)政歷程。人性總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大權(quán)在握的元順帝逐漸怠于朝政、寵信奸佞、沉溺美色、醉心佛法,走上了另外一條親政之路。

脫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次上書皇帝苦口婆心規(guī)勸,但毫無功效。失望的脫脫遂于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借口患病辭相歸隱,眼不見心不煩。

脫脫告老還鄉(xiāng)后,元朝政治腐敗已不可挽救。加之天災(zāi)頻仍,農(nóng)民起義和少數(shù)民族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進(jìn)一步激化。面對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jī),無計可施的元順帝只得在5年后,再次邀請脫脫出山收拾殘局。

脫脫復(fù)相后,面對的兩大爛攤子令其焦頭爛額:黃河水患、流民造反。脫脫作為救火隊員,深感心力交瘁。治黃、平叛都要錢,而國庫空乏,大量金銀都聚集在以皇帝為首的蒙古貴族手里,沒錢,脫脫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這時候,脫脫試圖運用經(jīng)濟(jì)調(diào)控杠桿來改變困境,他大量發(fā)行紙鈔,換走民間的真金實銀。錢暫時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社會通貨膨脹的程度令他始料未及,“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

變鈔使局面更加糟糕,但脫脫在飲鴆止渴的道路上不得不鼓足勇氣前行,他一邊委任賈魯專治黃河,一邊著手鎮(zhèn)壓各地起義;而元朝的皇帝陛下,卻在大都皇宮中與一眾奸佞、番僧、歌姬共同修煉“演揲兒法”——也叫“大喜樂”,由十六名性感妖嬈的歌姬跳“十六天魔舞”,演到高潮時,男女群交淫亂,場面十分不堪。

順帝的高麗籍奇皇后看不下去,規(guī)勸自己的丈夫要專心國事、遠(yuǎn)離小人,卻招來了元順帝的一頓怒斥。元順帝自身荒淫也就罷了,他還教唆自己的太子愛猷識理達(dá)臘加入到大喜樂中來,太子一試之下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自古以來亡國昏君如元順帝者,絕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脫脫被權(quán)臣哈麻鴆死于云南,年僅42歲。大元帝國最后的頂梁柱,轟然坍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