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敏的幸福一家(3)

金庸筆下的真實大歷史 作者:填下烏賊


察罕崛起

在脫脫去世之前3年,畏兀兒人察罕帖木兒(也就是小說中的王保保、趙敏的爹)登上了政治舞臺。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祖籍北庭,曾祖闊闊臺隨蒙古軍入潁州,以探馬赤軍戶留居,祖乃蠻臺、父阿魯溫,皆居潁州,因此察罕帖木兒是高度漢化的維吾爾人。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xiāng)里,自取漢名“李察罕”。小說中的察罕帖木兒官封“汝陽王”,事實上察罕帖木兒至死都未曾有過這個爵位,倒是他的父親阿魯溫領過這個頭銜,察罕帖木兒死后加封的爵位是“潁川王”。

1351年,白蓮教主韓山童首舉義旗,打響了中土反元戰(zhàn)爭的“第一槍”,拉開了浩浩蕩蕩的元末農民起義大幕。1352年,察罕帖木兒召集了數百鄉(xiāng)勇,建立了自己的地主武裝,隨即奪回了被紅巾軍攻占的羅山城,獻城于元廷。元朝政府大喜過望,加封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達魯花赤等職位,并且開始扶植各地地主武裝與農民軍對抗。

得到朝廷支持的察罕帖木兒很快就招攬了萬余人的部隊,與劉福通等紅巾軍多次交戰(zhàn),勝多負少,打響了自己的名頭。

1355年,察罕帖木兒取代了脫脫的元廷重臣之位,成為元廷對抗農民軍的領袖大將,他駐軍虎牢關,掌控中原,多次打敗劉福通、韓林兒、朱元璋所率的紅巾軍。因為卓越戰(zhàn)功,他被元廷一路升職:中書刑部侍郎、兵部尚書、僉河北行樞密院事、陜西行省左丞相、陜西行省右丞相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等等,是當之無愧的元朝第一柱石。

在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中,察罕帖木兒的外甥、義子王保保也逐漸成長起來,元順帝特賜其蒙古名“擴闊帖木兒”,即小說中的“庫庫特穆爾”。

1361年,察罕帖木兒在征討山東紅巾軍過程中,招降了敵營田豐、王士誠二將,這二人朝三暮四,人品十分低劣。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召開一次軍事會議中,不慎為這二人殺害。

察罕帖木兒被害的噩耗傳來,元順帝痛不欲生,而朱元璋則又驚又喜:“天下無人矣!”

察罕帖木兒死后,元廷對其極盡哀榮:朝廷詔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jié)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謚獻武。后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jié)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謚忠襄,食邑沈丘縣。命其子擴廓帖木兒襲總其父兵,拜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