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小說家的世界 作者:程德培


記得是在《上海文學》召開的一次青年業(yè)余評論工作者的座談會上,我第一次見到程德培同志。當時,他的那篇處女作——評賈平凹的《短小簡練.清新自然》一文剛剛問世,他好像正在醞釀構思評王安憶作品的文章。在會上,他不僅談了對王安憶筆下的雯雯和桑桑的一些看法,還談到了他與一些作家的書信往來。他不但如數家珍般的介紹了那些作家創(chuàng)作某些作品時的創(chuàng)作意圖、他們的創(chuàng)作計劃,還談到了某些青年作家當時在創(chuàng)作上所遇到的困難與苦惱。他的發(fā)言,引起了與會者的注意。人們對于這位在工廠工作的年紀很輕的工人,竟與這么多作家有這樣多的交往,不免感到有些驚奇。

讓我認識到他將是一位真正的評論家,則是在我讀到他的評王安憶的《“雯雯”的情緒天地》這篇文章時。如果說他評賈平凹的文章還嫌粗淺和稚嫩,在這一篇中則已開始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見解。他相當準確地抓住了王安憶那一時期作品的主要特點,向讀者展示了她所描寫的一系列同一類型少女的情緒天地。我覺得,“情緒天地”四個字,他用得非常恰當。安憶當時對于她那一系列被命名為雯雯和桑桑的主人公,既無意于詳盡介紹她們的行為,也無意于深入探討她們的內心活動,她著意表現(xiàn)的是掠過她們心頭又流露于外的情緒。程德培理出了王安憶那一時期作品的“綱”,找到了每篇具體作品的“眼”。在當時為數不少的評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文章中,這篇顯得獨具見解,至今仍留給我鮮明的印象。

為諸多作品理出這樣一個“綱”,又為每一篇作品找到這樣一個“眼”,看來似乎不難,其實并不容易。凡寫過評論文章的人都有體會,這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作者必須對自己所評作家的全部作品進行比較全面而細致的研究、比較與分析。從程德培這篇文章,我不免聯(lián)想到他在那個座談會上的發(fā)言。如果沒有那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充分的事先準備工作,一位剛剛起步而且缺乏經驗的青年評論家是很難達到這一點的。

態(tài)度嚴肅,文風嚴謹,德培后來的文章,大部分都保持了這個特點。無論是評青年作家吳若增,還是論中年作家林斤瀾、汪曾祺的作品,他都是緊緊地圍繞著他們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特點,扎扎實實地,有如層層剝筍一般地從藝術上進行了剖析。他所提出的林斤瀾觀察人生的冷靜態(tài)度,汪曾祺擅長描寫那種在亂世之中善于苦中作樂以自遣的小人物等等這些看法,都顯得中肯而令人信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