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讀汪曾祺的短篇小說(3)

小說家的世界 作者:程德培


《受戒》無疑是汪曾祺小說中最有影響的一篇,它受到的稱贊最多,同時受到的批評也最集中。幾乎連稱贊它的同志也認(rèn)為這篇小說“缺乏鮮明的時代感”,把舊社會寫成“自由、和諧的歡樂世界”。我認(rèn)為這一批評還有進(jìn)一步探討的必要。首先,作者寫《受戒》并無意于對舊社會作直接的具體的真實寫照。小說的著重點是立足于佛門與人性之間的對立和聯(lián)系,并以健康的現(xiàn)實的人性和人情來否定佛門超脫的、非現(xiàn)實的人性。明海和英子之間純潔的感情、真摯的愛情,在作者的筆下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小世界。這樣就出現(xiàn)了作品突出的優(yōu)點和不可避免的弱點同時并存的狀況。其優(yōu)點在于,這個美麗的小世界反映了勞動人民善良美好的感情天地,其弱點也就在這一心愛的小世界過于獨立,從而引起了另一種“超脫”。

和明海一樣,《晚飯后的故事》也寫了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郭慶春,從小跟舅舅外出謀生。但郭慶春并沒有像明海那樣出家做和尚,有過那么一番夢境般的遭際。郭慶春從“賣瓜——唱戲——賣瓜”,走過的是一段坎坷的路。這條路充滿了那個時代的現(xiàn)實內(nèi)容。還有《徙》也寫了高北溟與老師、學(xué)生三代,作為正直、飽學(xué)、善良的下層知識分子,在舊時代腐朽的制度下,在那種人情世態(tài)的重圍中,終不得志的悲涼境遇,表現(xiàn)了更為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此類作品在汪曾祺小說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理應(yīng)受到更多的重視。

我認(rèn)為,汪曾祺作品真正可貴的地方,并不在于作者簡單地寫出了地方風(fēng)光、水鄉(xiāng)色彩,也不在于作者單純地寫出了人物的善良,而是在于將這美麗的鄉(xiāng)土、故鄉(xiāng)人樸素而美麗的靈魂和時代的重壓揉合在一起。他寫美好的靈魂、美好的事,但決不忘卻它們都是存在于不美好的時代環(huán)境里。作者寫的是逆境中的順境,抑郁的樂觀主義;寫出的是時代陰影遮掩下的勞動人民的苦處。

《異秉》中該是寫出王二“飛黃騰達(dá),財源茂盛”的順境了吧??墒窃谶@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社會里,這位在鎮(zhèn)上人人有點羨慕和眼紅的王二,同樣背負(fù)著一個拘謹(jǐn)、迷信、深受重壓的靈魂。不僅是王二,那位快要被解雇的陶先生,挨了打也沒敢哭的“陳相公”,在聽了王二的“異秉”(與眾不同之處)后,不也是馬上急于如法炮制嗎?他們都想解脫自己的絕境,于是就爭著有這么點“異秉”——這真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社會留給他們的“希望”。

不錯,作者是也寫出了像彝甫出賣祖?zhèn)鳌叭龎K田”的仗義救人,是寫出了大淖縣的錫匠們?yōu)榱耸蛔雍颓稍频男腋Ee行的“頂香請愿”……賦予了作品以明快的旋律。但所有這些人的善良、純潔、無私、濃厚的人情味、人性美之所以更為動人,倍加光亮,正是因為它帶著憂傷和困苦的痕跡。這正像巧云和十一子的愛情引起那么多人的同情,它本身是和“號長”對巧云的凌辱分不開的;正像文嫂在受了金昌煥這個無賴欺騙后的嚎聲大哭,更能顯現(xiàn)出這位孤苦無援的寡婦“單純到美的境地”。

在反映舊社會生活的作品中,很少有人像汪曾祺那樣,能在明快的色調(diào)中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舊時代的陰影、寒氣和憂郁的。他的作品既能使今天的讀者增加對舊社會的認(rèn)識,同時也增強了人對生活的信心、對美的向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