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的四篇文章,是從專著《失敗的偶像》中挑選出來的。那本書完稿于2000年元宵節(jié),時隔3年多,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再過三年,才由遠方出版社再版,又三年,出了臺灣版。寫這部書時,我剛從上海來北京工作,由于人生地不熟,頓起“歪解”魯迅之歹念。當時估計“魯學界”會群情激憤,沒想到至今連泡都沒冒一個——看起來,我連冒犯他人的本領都沒有,真沒勁兒透頂。
第三部分收了三篇長文,《中國的靈魂醫(yī)生:孔子篇》、《中國的靈魂醫(yī)生:老子篇》寫于2008年3、4月間,是我的專著《牲人盈天下:中國文化的精神分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的前兩章,分別發(fā)表于《名作欣賞》2009年的第7期和第8期。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學徒,一個只擁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執(zhí)照的人,我斗膽談及老子和孔子,原本就沒有想過遵守古典學的規(guī)范,依然想冒犯那些“國學家”,但人家就是不上套,奈何?《話語拜物教批判》是我的專著《隨“貝格爾號”出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的導言,也是又臭又長,希望讀者灌水和噴飯。
此書獻給我的碩士生導師袁忠岳先生、博士生導師張德林先生,因為他們曾經(jīng)給過我太多的關愛。當年我無知所以狂妄,狂妄所以無知,如今,我已年過不惑,終于懂得了感恩和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把這些不成器的文字交到他們案前,希望他們批閱,希望他們能給我一個及格的成績。
感謝我尊敬的史仲文先生。因為他,這部本來不該出版的“學術自選集”才能得以出版。我把它的出版,我無聊的僭越,當作最能滿足我虛榮心的事情來看待。
是為序。
2012年5月5日,北京魏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