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關了燈,可是她仍然睡不著。過了一會兒后,她起身拉了張椅子,坐到窗前。
屋外的樹林里有許多間茅屋,是替卡特家工作的印第安人的居所。這些房子并非本地人構筑的那種造型獨特,且又有茅草屋頂的茅屋,而是專供仆人居住的簡陋木寮。她掀起防蚊網的一角,便看到了螢火蟲——數以百計,在半空中飛舞的亮點,且聽到了青蛙的呱呱叫聲。屋外充滿了無比的活力,而屋里卻是多么的死氣沉沉!
當她眺望室外時,她看到一個女孩披了件色彩明亮的斗篷,抱了個嬰孩,走進中間的那間茅屋里。她打開門時,傳來馴養(yǎng)鸚鵡的吱吱叫聲和小狗的短暫吠叫聲。接著又傳來了歌唱聲——緩慢、低吟的歌聲,可能是唱給嬰兒聽的催眠曲吧。
然后又是一片沉寂……但就在瑪雅離開窗口之前,她聽到有人在吹口哨。這聲音來自最后那間已有點沒入林中的茅屋后方,那是橡膠采集者的住處。但奇怪的是,瑪雅知道這個曲調——一支北方的曲子,叫《南風吹》,以前她母親時常哼唱這首歌曲。
她仔細聆聽,直到口哨聲消失為止,才又回到床上躺好。在離家如此遙遠的地方聽到如此熟悉的曲調,令她感到慰藉,因此她幾乎立刻就睡著了。
卡特先生和他太太到亞馬遜來之前,住在英國南方一個叫“海上小灘”的小鎮(zhèn)。
卡特先生本是銀行職員,但他失去了工作,便決定帶著全家來亞馬遜賺錢。當時有不少歐洲人背井離鄉(xiāng)到這里來,有的種植咖啡和可可,有的到此淘金,但大多數人來采集橡膠。橡膠又被稱為“亞馬遜的黑金”,這聽起來是個極易致富的方法。亞馬遜盆地到處都長有橡膠樹,歐洲人只需雇用一些印第安人采集橡膠樹脂,帶到棚子下經過煙熏,再把一團團的生橡膠用船載到河流下游去出口就成了。
所以,有許多人確實就這樣發(fā)了財。馬那塢市有些人的生活猶如王公貴族。但是卡特一家卻不然。因為,想采集到樹汁,必須要找熟悉叢林且了解橡膠樹的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是有自尊、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民族。要是你像奴隸一樣看待他們,他們并不會反叛或罷工,他們只會退回叢林里,重回他們的部落,失去蹤影。
卡特夫婦之前所雇用的那些印第安人,個個都這樣離開了。卡特先生每個月都會失去人力,因此他非但沒賺到錢,反而越來越窮。
所以,當穆瑞先生寫信來,問他們是否愿意接納瑪雅與他們同住時,卡特夫婦雀躍不已。他們并不想要瑪雅,因為他們非常自私,不可能會想要任何人,但是他們需要瑪雅。
或者該說,他們需要瑪雅帶來的錢。穆瑞先生從未對瑪雅說過她父親留下多少錢給她,她只知道自己不虞匱乏,根本很少想到這回事。不過,事實是她現在已相當富有,且等她滿二十一歲后還會更有錢。卡特夫婦向穆瑞先生解釋說,在亞馬遜生活費很高,樣樣東西都得自英國運來——每一片餅干,每一罐橘子醬。因此,為了讓瑪雅與他們同住,他們索取了一大筆錢。
“我們也很愿意分文不要地讓她和我們在一起,”卡特太太寫道,“只不過時局艱辛。”
穆瑞先生同意了,不過他畢竟是律師,所以十分謹慎。他先請托明登小姐帶去第一個月的費用,因為他知道可以信得過她。以后,瑪雅的零用錢和明登小姐照料瑪雅的薪資都會直接匯入馬那塢市的一家銀行里。
而明登小姐在幾分鐘之內便已領悟到卡特夫婦為何要瑪雅來了。當明登小姐數著律師交托給她的鈔票時,卡特太太無法掩飾她的如釋重負和她的貪婪。至于碧翠絲和關朵蘭,她們一無所知,只知道有個遠房表妹要來和她們一起住,而且一定要對她表示歡迎。只不過這對雙胞胎這輩子從未對任何人表示歡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