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插花地冊子》 第三章 師友之間(3)

插花地冊子(增訂版) 作者:止庵


講到父親和我在文學上的關系,“師友之間”其實是最恰當不過的話,而具體說來,大約以八十年代初為界限,此前我們更像師徒,此后則更像朋友。父親曾經(jīng)非常正統(tǒng),無論思想意識,還是文學觀念,可以說除了始終重視美之外,他原本是那個時代里一個合乎要求的“文學工作者”。八十年代初我思想上發(fā)生一些變化,接受了現(xiàn)代派的文學觀念,于是與父親不復一致。我寫過許多信陳述我那些越來越離經(jīng)叛道的看法,還曾寄了許多現(xiàn)代派作品請他閱讀,其中包括后來他取法頗多的意象派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詩作。主要是由于際遇的變化,其次是因為我的勸說,父親在八十年代中期藝術觀念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當然也還有來自別處的影響,譬如沙蕾四十年代寫的那些詩。關鍵有兩個問題,一是寫什么,一是怎么寫。后一問題具體說來,就是是否要放棄八行詩。父親七十年代用八行詩寫出很多精品,一九八一年出版了一本《梅》,但此后就進入衰落期了,寄來的新作,特別是寫所謂“農(nóng)村專業(yè)戶”的詩,我覺得實在不好。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我去成都出差,他特地從重慶趕來,都住在詩人王余家,但王余并不在,是他的兒子王曉星接待的,我們共談了十天,以后父親在《從八行詩到“新體”》中說:“我創(chuàng)作上發(fā)生重大突破的契機是一九八五年冬在成都與方晴的一次長談,結果是我從此放棄了八行體詩,而開始寫我自稱為‘新體’的現(xiàn)代詩?!狈艞壈诵性娭皇潜砻娆F(xiàn)象,實質(zhì)是放棄了傳統(tǒng)的描摹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表現(xiàn)對象由客觀世界轉向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是情感世界。這里我的確起過一點作用。說來也有意思,我的藝術觀念更新了,成果最終不是落實在自己身上,卻落實在父親身上。我自信是父親最好的一位讀者,確實知道他寫詩的才華,我不愿意這才華被埋沒了,而希望能夠盡最大可能地表現(xiàn)出來。如果說我與文學前后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也有過一點貢獻的話,那就體現(xiàn)在這里了。

父親是異常聰明的人,在成都我們剛談出個眉目來,他已經(jīng)開始寫“新體”詩了。此后的九年時間,他共寫了七百多首,而且越寫越好,最后的組詩《尋人記》,我以為堪稱中國新詩史上的杰作。長詩《一個花蔭中的女人》也是非同凡響的。這期間我們見面,通信,談論他的創(chuàng)作比談論我的更多。如果沒有“新體”詩的寫作,父親的文學成就恐怕要差不小的一個層次;到他去世時,我覺得作為詩人他是完成了的,而且毫無愧色。對自己在這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我長久都有一種光榮之感。父親去世前兩個月,收到出版社寄來的《尋人記》樣書,他送給我一本,在扉頁上寫道:“人生長途,知之者晨星耳!”

與此同時,父親當然對我也很關心。他病勢已深的時候,還就《如逝如歌》和我談到半夜,我清楚記得他說過“應該為讀者理解你的意象導航”的話。我剛動手寫隨筆不久,他就來信說:“你的隨筆,我也希望盡快寫一百篇,這本書很重要,得有適當?shù)摹穸取R话倨蠹s十五萬字,或多一點,正好。題材還可再放開一點。從全書來考慮,爭取達到一個‘博’字?!保ㄒ痪啪湃甓率巳眨┱且驗橛懈赣H的鼓勵和督促,我在九十年代才重新將精力轉向?qū)懽?,但那已是在他去世的前夕了。父親臨終前對我說,我對你的未來是放心的。這句話分量很重,我只有以此自勉,走完不再有父親同行的人生之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