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文脈(4)

中國文脈 作者:余秋雨


第一等級:莊子、孟子;

第二等級:老子、孔子;

第三等級:韓非子、墨子。

在這三個等級中,處于第一等級的莊子和孟子已經(jīng)是文學家,而莊子則是一位大文學家。

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級,實在有點委屈這兩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們本人都無心于自身的文學建樹,但是,雖無心卻有大建樹。這便是天才,這便是偉大。

在文脈上,老子和孔子誰應領(lǐng)先?這個排列有點難。相比之下,孔子的聲音,是恂恂教言,渾厚懇切,有人間炊煙氣,令聽者感動,令讀者縈懷;相比之下,老子的聲音,是鏗鏘斷語,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頒下律令,使聽者驚悚,使讀者銘記。

孔子開創(chuàng)了中國語錄式的散文體裁,使散文成為一種有可能承載厚重責任、端莊思維的文體??鬃拥暮裰睾投饲f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著一個健康君子的斯文瀟灑。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來成了千年正統(tǒng),因此他的文風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風給予中國歷史的,是一種樸實的正氣,這就直接成了中國文脈的一種基調(diào)。中國文脈,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種樸實的正氣卻顛撲不滅。因此,孔子于文,功勞赫赫。

本來,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學上站在老子面前,誰知老子另辟奇境,別創(chuàng)獨例。以極少之語,蘊極深之義,使每個漢字重似千鈞,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語言已成為無可辯駁的天道,甚至無須任何解釋、過渡、調(diào)和、溝通。這讓中國語文,進入了一個幾乎空前絕后的圣哲高臺。

我聽不止一位西方哲學家說:“僅從語言方式,老子就是最高哲學。孔子不如老子果斷,因此在外人看來,更像一個教育家、社會評論家?!?/p>

外國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從譯文感知“最高哲學”的所在,可見老子的表達有一種“骨子里”的高度。有一段時間,德國人曾驕傲地說:“全世界的哲學都是用德文寫的?!边@當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論,回顧以前幾百年,德國人也確實有說這種“大話”的底氣。然而,當他們讀到老子就開始不說這種話了。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幾乎每個德國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書,其普及度遠遠超過老子的家鄉(xiāng)中國。

我一直主張,一切中國文化的繼承者,都應該虔誠背誦老子那些斬釘截鐵的語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層級不高的文言文上廝磨太久。

說完第二等級,我順便說一下第三等級。韓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學,有時甚至明確排斥。但是,他們的論述也具有了文學素質(zhì),主要是那些干凈而雄辯的邏輯所造成的簡潔明快,讓人產(chǎn)生了一種閱讀上的愉悅。當然,他們兩人實干家的形象,也會幫助我們產(chǎn)生文字之外的動人想象。

更重要的是要讓出時間來看看第一等級,莊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繼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調(diào)上,他與孔子很不一樣,顯得有點驕傲自恃,甚至盛氣凌人。這在人際關(guān)系上好像是缺點,但在文學上就不一樣了。他的文辭,大氣磅礴,浪卷潮涌,暢然無遮,情感濃烈,具有難以阻擋的感染力。他讓中國語文,擺脫了左顧右盼的過度禮讓,連接成一種馬奔車馳的暢朗通道。文脈到他,氣血健旺,精神抖擻,注入了一種“大丈夫”的生命格調(diào)。

但是,與他同一時期,一個幾乎與他同年的莊子出現(xiàn)了。莊子從社會底層審察萬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禮法制度,也看穿了試圖改革的宏謀遠慮,因此對孟子這樣的浩蕩語氣也投之以懷疑。豈止對孟子,他對人生都很懷疑。真假的區(qū)分在何處?生死的界線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繼之以嘲諷。這就使他從禮義辯論中撤退,回到對生存意義的探尋,成了一個由思想家到文學家的大步躍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