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 記

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關(guān)系史 作者:徐大軍


后 記

我自讀博時即涉足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關(guān)系研究,爾來

已逾十載。 .

1998 年秋我從馬瑞芳教授讀博時,為博士論文選題計而涉

足到這個問題的思考。當時與馬老師商量后,考慮到這個論題

過大,難以把握,便選定元雜劇與小說的關(guān)系研究作為博士論文

的題目。正如許多關(guān)注此論題者的思路,我一開始也是首先看

到了小說與戲曲在故事題材方面密切的互滲互通關(guān)系,但深入

研究后,才感覺到這只是二者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和表面,二者關(guān)系的深

層和意義并不止此。

在博士論文的準備與撰寫期間,我閱覽了相關(guān)的作品和論

著,其中徐朔方先生對于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關(guān)系的認識頗得

我心,也激發(fā)了我研究這個論題的信心和興趣。徐先生在《我

和小說戲曲》一文中指出“:中國的古代小說戲曲和西方不同,

有它獨特的成長發(fā)展的歷史。它的特點之卜是小說和戲曲同生

共長,彼此依托,關(guān)系密切。" (見《杭州大學學報》1 998 年第 3

期)又在《論書會才人》一文中強調(diào)“: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的關(guān)

系十分密切,不知其二,要知其一,簡直不可能。原因即在于兩

者本是同根所生的事實。”(見《浙江學刊》1 999 年第 4 期)正是

因為看到了徐先生的這些觀點和其它相關(guān)論述,我有心拜訪,渴

望能當面聆聽教誨。于是,2000 年深秋,我懷揣馬老師的熱情

丐7 6

后 記

推介信,南下訪學,經(jīng)行南京、上海,如杭拜謁。當時已是 1 1 月

初,我通過馬老師提供的聯(lián)系人,打聽到了徐先生的電話,問明

住處,登門拜訪,談?wù)摿宋业难芯繕?gòu)想,并表達了意欲投其門下

深造的愿望。蒙先生不棄,爽快答應(yīng),并主動與我電話聯(lián)系已經(jīng)

進站的汪超宏打聽具體事宜。值汪君不在家,先生即付我汪君

電話,并曳杖出門,為我指示汪君于同院內(nèi)的居所。惜我此前已

購返程車票,當時未能逗留以待汪君。我返回濟南后與汪君電

話聯(lián)系,得其指點即向浙大人文學院申請博士后研究。

在我博士即將畢業(yè)的 6 月下旬一天,突然接到浙大博士后

管理辦公室的電話,要求我 7 月 4 El報到。我即拜別山大師友,

急忙南下。我第一次見識了杭州盛夏的酷熱。在辦理人站手續(xù)

時,需交近兩千元的住房押金。由于我是在來杭報到時才見到

人站通知書,辦公室電話通知我時也未說明這些,再加上我還要

在此處等待接收一周后到達的托運行李。這押金交完后我才意

識到已無錢購買車票回家。我在杭無親友,情急之下電話中向

徐先生告借五百元,他爽快允助,第二天即通過博士生顧克勇

(現(xiàn)在浙江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轉(zhuǎn)交。之后,我在電話中告知徐

先生錢已收到,并表示回家后即匯還,徐先生則表示大可不必,

暑假后見面時再還不遲,并告言若需幫助盡管提出。暑假后返

杭第二天下午,我即到徐先生棲身的老年公寓看望,時先生正半

躺床上,翻看《長生殿》。我即還錢并再次表示感謝,之后談及

我的研究計劃,先生便送我一書《徐朔方說戲曲》,并讓我按他

的自校本中的勘誤作出標注。我在言談中常會談到他的觀點,

他非常直爽地命我不要重復(fù)他的觀點,要談自己的看法,并鼓勵

我說“:我們是學術(shù)上的同道,談?wù)搶W問是平等的。我歡迎批

評。"在我離開時,他執(zhí)意要送我到大門口,并希望我經(jīng)常過來

5 7 7

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關(guān)系史

討論問題。之后我便經(jīng)常騎車去城北過從相談。曾有一天晚

上,顧克勇打電話來說先生要我第二天去見他,說是有篇文章要

給我看。我如約前往,他即拿出一篇并未完成的短文,乃談?wù)撃?/p>

戲《張協(xié)狀元》開頭處的說唱諸宮調(diào),兩頁的稿紙,手寫的字體

越來越大,筆劃波顫。說本來認為對我有幫助,但寫下來卻不成

立;并無奈地表示,對我的問題幫不上忙,是他的失職,很是遺

憾。我即表示得沐春風已是莫大鼓勵,況言談中多有激發(fā)之處。

如此這般就到了出站階段 (2003 年春夏之交 ),當時正值“非

典"鬧猛,一切從簡,我便輾轉(zhuǎn)多處,請人審閱出站報告,期間得

識徐宏圖老師,他對我加意鼓勵,多有扶助。之后,我在將要離

站時特到中興公寓向徐朔方先生告別,在送我出門的小區(qū)道路

上,我向他請求,希望能就我以后的研究指一條明路,先生即爽

朗聲言“:問道于盲!”然后大笑,然后靜靜地說“:你可多寫信,

我會每信必復(fù)的。"但不料他突遭意外,于 7 月份摔倒在地,此

后便臥床不醒。我再見到他時已是眼不見,口不言,自然也就音

書難達了。

出站后,我于 2004 年申報了浙江省社科項目“中國古代小

說與戲曲關(guān)系研究",于2005 年又專心修訂博士論文以待出版。

在此過程中,我即有意寫一部二者的關(guān)系史,自認為應(yīng)梳理二者

關(guān)系的演變歷程,以作為二者關(guān)系研究的深化,并在當年申報了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 目,2006 年始便切實進行二者關(guān)系史的研

究、撰寫。然心有旁騖,事多冗雜,至今草成,甚為遺憾。

其初,我選定要寫一部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關(guān)系史,除了

自認為這是進一步深化二者關(guān)系研究的需要,也想能就此把自

己的相關(guān)研究通過這個關(guān)系史的框架勾連組合起來。至于如何

呈現(xiàn)這個關(guān)系史,我想既然要冠以“史"名,當然應(yīng)循有“史”的

丐7 叉

后 記

思路和表述。我即擬定兩個基本思路,一是理線索,二是抓現(xiàn)

象,不作瑣碎的考證和辨析,只為按自己的思路理析一條二者關(guān)

系的演進線脈。此外,我還為這個關(guān)系史的研究設(shè)定了一個希

望達成的目標,就是要融通二者的文類界限,貫通二者的演進歷

程,而且還非常宏大地思考著要在融通文學與藝術(shù)、文本與演

藝,以及小說、戲曲與諸多敘事性伎藝的基礎(chǔ)上,深入考察古代

小說與戲曲的關(guān)系形態(tài),以冀在這關(guān)聯(lián)性、融合性的研究視域中

豐富小說、戲曲的文體研究??墒恰埃某伤贾?,我 自覺此書

并未理想地達成我的預(yù)設(shè),但這是我要用心完成的研究目標,也

是我以后學術(shù)研究的努力方向。

徐大軍

2009 年 1 1 月 3 El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