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父母也會每天問孩子在學校做了什么,有無狀況發(fā)生,如果發(fā)現(xiàn)老師有體罰孩子,父母可以投訴學校。這方面,學校是一點兒不會馬虎的,如果調查屬實,該老師不僅會自動“下課”,履歷上有這樣的記錄,還會永遠失去當老師的機會。所以學校家庭雙方對待孩子言行都格外小心。
有一次,和夫君打鬧,上一年級的小女看在眼里,問:“媽媽爸爸你們在干什么?”我開玩笑:“寶貝快來救媽媽,爸爸打媽媽!”嚇得夫君趕緊糾正:“嗨,蜜糖,可不敢這么說!她會當真的?!比缓罅⒖潭紫律砀∨忉專骸鞍职衷诟鷭寢屚?,打鬧,不是真的?!惫?,生怕小女口無遮攔,說去給老師聽了引起誤解。
孩子性格成形期尤其敏感細膩,老師們更通常的做法是選取孩子的優(yōu)點,因勢利導。比如某個熊孩子雖然調皮,計算的能力特別強。那老師會請他為大家在晨會上念年月日,讓他報數(shù)。做完之后,給他一個大大的表揚。除此之外,對那些“屢教不改”的熊孩子,老師還要和家長溝通,看看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狀況。
眾所周知,北歐人信奉愛情高于婚姻,不愛了馬上可以離婚。何況還有那么多并無婚姻約束的同居婚姻。孩子們甚至小小年紀,基本都可以接受父母離婚這樣的事實。離婚后,從孩子的撫養(yǎng)角度和家庭撫養(yǎng)費角度,很多離異的父母會選擇當“星期媽媽”或“星期爸爸”,就是一人一周輪著帶孩子。即便以后雙方各自交了男女朋友,大不了帶著孩子約會。北歐這邊的父母是真愛孩子,才會生孩子。否則一輩子就選擇不要孩子。所以如果有了孩子,無論何種情況下,對孩子的疼愛和教養(yǎng)責任都不會減。
可能有時人們會不理解西方家庭既然是愛孩子,卻又為何那么不負責任地離婚、給孩子以傷害。在這一點上,于我們相悖的觀點,在北歐父母那里恰恰是相合的。北歐父母正是為了減少孩子受到傷害,才不會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湊合過。在將孩子以小大人看的北歐人這里,父母離婚時不會隱瞞孩子,他們會認真找孩子談,告訴孩子父母的決定及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決定。孩子即使當時不甚明白,但長大之后就會明白。我身邊跟著星期父母長大的朋友比比皆是,個個身心發(fā)育健康,幾乎沒有聽到過有人抱怨“就是因為當年父母離婚,我才怎樣怎樣”。
所以說在北歐父母的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確實還是有限的,因為社會這個學校也在無時無刻教育著孩子們一路長大。在學校里,我們的先祖大禹,治水時流傳下來的“堵不如疏”,在北歐教育對待孩子身上很好地被應用了起來。國內許多老師家長一談到孩子玩游戲、打電玩,簡直是恨不得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產(chǎn)生過電腦才好??杀睔W學校卻恰恰相反,不但留的作業(yè)鼓勵孩子們善于用電腦搜集大量信息,尤其還給一些移民學生們發(fā)電腦帶回家,學期結束歸還。我曾經(jīng)教過課的一個瑞典學校,對待國際語言組學習語言的新移民學生,就是一人一臺超薄筆記本,讓大家?guī)Щ丶?,以便有助于更好地學習語言和了解北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北歐本土家庭平均每家都有兩三臺電腦,對于電腦,家長們不會如洪水猛獸般預防,定下規(guī)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