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文成公主廟時已近傍晚,原來陽光燦爛,一片蔚藍,驀然回首間,便陰霾下來。在寺廟門口,我們終于趕上了楊承志書記、梅卓和趙瑜兄,脫鞋步入寺堂,佛龕上佇立著幾尊石雕的菩薩造像,游歷青藏高原已十余趟,我第一次見到喇嘛廟里有石雕的菩薩金剛像,其豐腴唯美從容之態(tài),仿佛夢回大唐。
公主廟的山體之濱,是一處轉經的神山,經幡舞動,圍著神山轉經的香客熙熙攘攘,其中不乏身材裊娜的康巴少婦,一頂遮陽的氈帽,配著淡藍色藏式夏裝,更顯得楚楚動人,嫣然成媚。
拜謁過公主廟出來,便是巴塘草原天葬臺,我們在超度亡靈的廟前停車,步行上前。天葬臺上的小廟和經塔毀于地震,至今未修復。我緊隨梅卓之后,進去遠遠望了一眼,便匆匆逃離了,那塊皰解尸體的黑油油石頭,還有一只老狗在里邊徜徉,令我好不自在。唯獨趙瑜兄舉著尼康數碼相機在里邊拍攝,遲遲不肯下來。所有的人皆在等他,我連聲喊了幾次,瑜哥,走啦!
他仍然流連忘返。
登車之后,他悵然道,這天葬臺上太詭異了,我剛裝了一個從印度買的4G的卡,相機便不聽使喚了,非要拍一張,刪一張,方可拍攝。
呵呵!因為瑜哥冒犯了神靈。
真的嗎?瑜哥有些不信,反詰我道。
當然,你看人家梅卓,就進去草草轉了一圈,輕輕地進去,悄然出來,生怕驚醒那些往生的魂靈。你倒好,拍來拍去,還嫌不夠。天罰啦,我打趣道。
也是,也是。瑜哥半信半疑。
走下天葬臺,卻見一群徒步的朝圣者,背著時尚戶外行囊,沿著當年文成公主入藏的唐蕃古道,穿越巴塘草原而去。
8
青山夕陽。
我揚腕看了看表,已經是下午5時30分,該離去了,采訪還有最后一站,鐵二局援建的玉樹民族中學還在等著我們采訪。
仍然是一個大轉山的輪回,中午,車子駛出結古鎮(zhèn)出發(fā),向東至通天河,順河而下,在勒巴溝入口調頭,朝北而入,北行至巴塘草原,然后西行,轉回結古鎮(zhèn)。
轉山歸來,入結古鎮(zhèn),已經是黃昏時分,車入玉樹民族中學工地,工程已近竣工之時,一座現代化的學校拔地而起。鐵二局負責援建的領導很熱情,硬要請我們去他們指揮部駐地座談。踏著斜陽而去,駛入結古鎮(zhèn)西邊一個臨時搭建的板房里,會議室掛出“熱烈歡迎中國作家赴鐵二局援建指揮部采訪”的橫幅標語,參與座談會的都是一批“80后”,每個建設者的故事都很感人,當年在寫青藏鐵路時,我曾采訪過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有一種天然的西藏情結和親近感。
一群來自黑衣之邦的漢地兒女,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嘉那活佛,還有那些歷朝歷代的普通人,一如現在玉樹地震支援的建設者一樣,為青藏高原藏族同胞的幸福安康,默默地盡一點綿薄之力。
此時,暮靄四起,我們走出鐵二局的指揮部,東方天穹的晚霞消失了,朝遠天眺望,那邊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黑衣之邦。
明天下午我將回去。胡不歸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