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太懂得政治意味著什么,他也不知道宇宙的邊際,這使他感到痛苦不堪。他覺得自己渺小而孱弱。他什么時候才能像那些學詩歌和修辭的同學那樣呢?他們大聲說話,穿偌大的靴子,學三角法。那將是十分遙遠的事。首先得過完假期,然后是下學期,假期,另一個學期,另一個假期。這猶如隧道里駛進駛出的火車,猶如你掩上、又放開耳朵聽到的飯廳里用餐的男孩們的喧鬧。學期,假期;駛進隧道,又從隧道呼嘯而出;一片喧囂,然后驟然一片靜寂。多么遙遠!眼下最好還是上床睡覺吧。
在小教堂做完祈禱后,便可以入寢了。他哆嗦,打哈欠。被褥暖和一些之后躺在床上再舒適不過了。開始鉆進被子時,很冷。一想到被褥開始時是多么冰冷,他就打哆嗦。不久被子便暖和起來,他可以入睡了。感覺疲乏不堪真是好事。他又打了一個哈欠。做完晚禱便可就寢:他哆嗦,想打哈欠。再過幾分鐘,一切就好了。他感到從那寒峭得令人打冷戰(zhàn)的被子里升騰起一絲暖意,被窩里越來越暖,他感到周身暖烘烘的,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但他仍然有點哆嗦,仍然想打哈欠。
晚禱的鐘聲響了,他隨著別的同學走出了自修室,步下樓梯,沿著走廊前往小教堂。走廊里燈光黯淡,小教堂里燈火幽幽。一切很快就會被黑暗吞沒,進入夢鄉(xiāng)。小教堂里凜冽的夜氣襲人,大理石的顏色猶如夜色籠罩的大海。大海無論日夜都是寒冷的:但晚上尤然。與他爸爸房子相鄰的海堤下的大海冷冽而幽暗。但鍋架上總是有沖飲香甜混合飲料的開水壺。
——《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第一章
早在1904年喬伊斯第一次用《姊妹們》攻占虛構(gòu)文學市場之前,他就開始了一項野心勃勃而又頗為傳統(tǒng)的計劃——寫一部自傳體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叫斯蒂芬·迪達勒斯(Stephen Daedalus)的人。斯蒂芬·迪達勒斯是兩個人名的結(jié)合,一位是基督教圣人,另一位是神話中的希臘手藝人。這個名字也是喬伊斯的短篇小說出版之時所用的筆名。喬伊斯模仿“特平英雄”(Turpin Hero),將這部自傳體小說起名為《斯蒂芬英雄》。特平是一首無名民謠中的主人公——一個大名鼎鼎的攔路強盜,據(jù)說喬伊斯曾在許多派對上演唱過這首民謠。1905年,完成了63個章目后,喬伊斯將《斯蒂芬英雄》放在一邊,將全部精力轉(zhuǎn)移至《都柏林人》。而當喬伊斯重新回到《斯蒂芬英雄》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他對這部作品的想法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該自傳體小說首先在1914年至1915年間以連載的形式發(fā)表,1916年在美國出版成書。在修訂版中,故事內(nèi)容沒有變化,講述的依舊是一位滿懷抱負的都柏林作家從童年到大學時期的生活,但書名變了,改為“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肚嗄晁囆g(shù)家畫像》調(diào)侃了早年的自己到成為有所成就的人之間的歷程。不論“藝術(shù)家”指的是作品(具有相同名稱的畫作)實際的創(chuàng)作者,以突出自傳的廣闊維度,還是泛指藝術(shù)家這個人群,這個短語都突出了青春和成熟的強烈對比。但是,與《姊妹們》不同的是,《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并未刻意透露成熟的、有一定年紀的作者的存在。該作品的寫作風格與小說每一部分的主題緊緊咬合,通過主人翁的態(tài)度和活動,讀者能夠判斷文章中諷刺程度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