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晴雯,雖然這只是她性格的一個側(cè)面,但我們也可以想見晴雯之為人了。這些行動既是自覺的,又是無意識的;既是自發(fā)的,又是心中有數(shù)的;既是性格的表現(xiàn),也是生命的張揚(yáng)。我們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她的內(nèi)心洋溢著很大的快感,因?yàn)樗谋倔w意識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但她同時又有很大的悲哀,我們的周邊為什么會是這樣,而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美好?當(dāng)然她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她那顆探索的心,便時時不得安靜,成千上萬的“為什么”就常在她的腦際縈繞,逼迫她以更加懷疑的目光看這世界,而越看越產(chǎn)生更多的懷疑,她只有以更加乖戾的行為來對待這個世界了。你說她有些心理變態(tài)也好,有些瘋狂也罷,但誰都得承認(rèn),晴雯是個美麗的形象,在大觀園的丫鬟中,是第一可愛之人。她以自己毫不忌諱,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從來不戴著假面具對人;她的口無遮攔,與心直口快的黛玉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又是一個永遠(yuǎn)不知回頭的人,目光堅(jiān)定,從不游移,眼睛只盯著一個寶玉。襲人等人,正以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爭寵于寶玉,怎能不把她看成勁敵呢!
她不知曉社會關(guān)系是一張大網(wǎng),籠罩著每一個角落,賈府有這樣一張網(wǎng),大觀園里也有這樣一張網(wǎng),而且只要一絲稍動,全網(wǎng)亦動,陷在這張網(wǎng)里的人,盡管你有十八般武藝,也是插翅難飛的。晴雯一點(diǎn)也不知道,她攆走的墜兒背后還有她的母親,而她的母親背后還有宋嬤嬤,那么宋嬤嬤的背后呢,當(dāng)然還有別人。晴雯得罪了墜兒一家,也得罪了他們背后的主子。事情就是這么無情,但卻是事實(shí),晴雯到死也不會明白,她這只亂飛的蛾子已撞到了網(wǎng)上。
她更不曉得人人都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她所生活的那個社會,無論窮人富人都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魯迅先生對此有十分深刻的論述:
它像是很有好幾種的,每一種身份,就有一種“面子”,也就是所謂“臉”。這“臉”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丟臉”。不怕“丟臉”,便是“不要臉”。但倘使做了超出這條線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臉”。而“丟臉”之道,則因人而不同……(《魯迅散文選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墜兒有墜兒的面子,她的母親自然也有她母親的面子,那么宋嬤嬤當(dāng)然更是有面子的人了,而站在她們后面雖然未曾露臉的人——那個主子,不是更有面子的人嗎?而晴雯哪里知道,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她豈止只是讓還懵懂無知的墜兒無面子,也使站在她背后的那么多人無面子,現(xiàn)在似乎風(fēng)平浪靜,沒有人把晴雯怎么樣,但我們應(yīng)該知道,這只是那些人隱忍未發(fā)而已。說不定就是現(xiàn)在,在那些晦暗陰賊的心里已想出欲置晴雯于死地的毒計(jì)了,心地單純的晴雯,她是不會知道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