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我們身上的暴戾(1)

上課記2 作者:王小妮


1. 潛意識中的暴戾

過去從沒想過,深恨暴戾的我身上同樣藏著暴戾。明確意識到它存在,是2008年春天在廣州“廣外”(編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一次規(guī)模不大的座談會上,會后問了那個敢于大膽質疑的女生,她叫郭巧瑜,“廣外”本科學生,后來跟她有過通信,有機會向她檢討我身上的戾氣。從那時起,有意地留心檢點和反省,不以身份年齡音量氣勢去壓制弱小。

9月9號說新聞,隨口把美國華裔航空小姐的遇難說成了“犧牲”,話一出口,馬上意識到用詞不對,而更準確貼切的詞沒有及時跳出來。我把這個聽來像口誤的過程跟他們說了:“犧牲”二字直接從我的潛意識里溜出來,就像有大學生忽然說他家三代貧農(nóng)一樣,曾經(jīng)的年代對每個人都影響至深。曾經(jīng)的詞語和意識里,不是正確就一定是錯誤,沒有中性沒有空間余地和彈性。正面的死亡就是壯烈犧牲,負面的死亡就是無恥滅亡,我的脫口而出就是一例。

能感覺到他們還沒法立刻理解我的用意,不過這很正常,未來會有漫長的時間和實例供他們理解回味,我要先把出現(xiàn)口誤背后的原因告訴給他們。

或者喜滋滋,或者心事重重,每個學生坐在下面的心理基點都不同。有人告訴我,大家私下說,老師總講些冷冰冰的歷史。我說,因為這是被稱作“新時期詩歌”出現(xiàn)的大背景,沒有這些冷冰冰,這些詩是不會自己跳出來的。肖婷在課間里說,家里人很少提那個年代的事,這等于揭傷疤,畢竟是很遠的事了,她伯伯就是插隊知青,也不太講過去。但是,同是大二的賀如妍要求給大家講講“文革”,準備了很多圖片和文字資料做成PPT,她的角度是一個女兒怎么可以違背人之常情揭發(fā)批判自己的父親。一個文弱小女孩的角度和炯炯的眼神。下面拷貝的是她加的短評:

“文革”期間,那些被壓抑的親情。沒有個人,沒有個人的家庭,柔軟的親情哪里敵得過洶涌的“革命”熱情。特別是在那些父母被打倒的家庭里,父母的愛和意義,甚至尊嚴,和跟隨毛主席鬧革命的偉大理想是水火不容的。

這些孩子在尚未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前,追求自由的天性就被某種局限性很強的思想所壓抑,甚至取代。他們不是應該由長輩們溫和地牽引著去認識這個世界的嗎?卻要努力裝成一個審視世界的大人。

那個年代沒有真理和正義的標準,人心也是。得勢失勢都很荒謬,害人和被害都很“正?!?。

2.熱愛聲浪和其他

我發(fā)現(xiàn)他們莫名地喜歡麥克,喜歡自己的聲音被它放大,喜歡它擴散開的高倍聲浪。凡有上來發(fā)言的機會,第一個動作經(jīng)常是先伸手去拿講臺上的麥克,調整高度,把它貼近自己到不能再近,然后才開始說話。每一次看他們去抓麥克,就想到“先聲奪人”。90后的一代對高亢宏大音量的特殊熱愛,和中國城鄉(xiāng)街頭的喧鬧高度一致,無論叫賣什么,一律肆意放大聲浪壓倒別人,招引注意。

雖然不斷有提醒,別讓電的聲音壓過人,讀詩的時候,別讓震耳欲聾的配樂壓過朗讀者,還是不見改善。

也許他們從小到大早都被各種高亢的聲浪吞沒慣了,缺了電流的配合,好像自己就勢單力薄,缺少讀詩時候必備的氣氛和感覺,不被吞沒,不光不夠時尚,還不夠壯麗。至于有沒有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反倒無所謂。和強大電聲和配樂相配的,最好是鮮艷跳躍、變換不斷的PPT,拿一本詩集就上來讀詩的,會帶點歉疚地說,對不起,我沒做PPT。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