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報紙(2)

訪美記 作者:胡舒立


伍德哈德和伯恩斯坦逐步弄清了一個由白宮直接控制的“競選委員會”的內部聯系,挨門挨戶采訪那里的工作人員。9月底,他們發(fā)表一篇報道,揭示美國前司法部長米切爾親自掌握著搜集情報的秘密資金;10月10日,他們又公布一條消息,指出“水門事件”不過是白宮進行大規(guī)模政治性偵探活動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至此,雖然“水門事件”與尼克松本人的關系尚不得而知,但它與白宮的聯系已經漸次清晰起來。報紙調查在繼續(xù)深入。然而就在10月25日大選前夕,《華盛頓郵報》犯了一個錯誤:伍德哈德和伯恩斯坦在一篇揭露白宮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與“水門事件”有聯系的報道中,引用了一個未經證實的例子。這個錯誤本來不算大,但《華盛頓郵報》當即受到白宮和一些親共和黨報紙的猛烈攻擊。

1972年11月初,尼克松以多數票重新當選為總統(tǒng)。對于《華盛頓郵報》來說,形勢變得更為嚴峻了。

事實上,自從報道一開始,《華盛頓郵報》就承受著重大壓力。1972年夏正是尼克松的威望達到頂峰的時期。美蘇談判的起步,越南撤兵的進展,以及美中秘密會晤的成功,都使這位“鷹派”總統(tǒng)越來越受到公眾的肯定。在“水門事件”前夕的民意測驗中,尼克松的得分比對手高出19點。尼克松必將當選為下屆總統(tǒng),在當時就幾乎是定論了。

在這一時期,美國其他一些報紙,特別是《紐約時報》當然也曾刊登過一些關于“水門事件”的報道,但數量畢竟相當有限。在駐白宮的400多名記者中,只有20多人接觸了“水門事件”報道。從6月到選舉日之前,在由華盛頓權威評論員所寫的500篇政治性專欄文章中,只有20多篇與“水門事件”相關。因此,“水門事件”并沒引起公眾的真正注意。

事后,《華盛頓郵報》發(fā)行人凱瑟琳·格雷厄姆曾不止一次提起從6月到競選揭曉前的這段時光。她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基辛格以不可思議的眼光看著我,說:‘你不認為我們還能再度當選嗎?’那情形讓我心里發(fā)冷。”“你沒法想象那種壓力,《華盛頓郵報》由于在這次報道中遙遙領先而格外孤立,而且誰也不敢幻想事情終將真相大白……很顯然,他們會毀了我們?!?/p>

10月總統(tǒng)競選達到高潮時,《華盛頓郵報》承受的壓力也達到頂點??偩庉嫴紒淼吕镌f:“對我們來說,15日至25日這幾天是這30個月中最長的日子了?!卑讓m高級官員強硬地指責《華盛頓郵報》“旁敲側擊,道聽途說,毫無根據地指控,而且使用匿名者提供的消息和聳人聽聞的大標題,居心叵測地造成白宮與‘水門事件’有直接聯系的假象……《華盛頓郵報》采用多次調查證明完全是虛假的指控……《華盛頓郵報》這一攻擊的特征就是虛偽”。

與此同時,《華盛頓郵報》當時在華盛頓的主要對手《華盛頓明星新聞報》(Washington Star News)的一個記者私下告訴伯恩斯坦,一位白宮要人對他說:“大選一完,我們就要收拾《華盛頓郵報》?!?/p>

尼克松當選后的整整6周內,《華盛頓郵報》的“水門事件”報道未獲重大進展。而這家報紙卻成了白宮回敬新聞界的主要靶子。尼克松只接受了《華盛頓明星新聞報》的獨家采訪,而《華盛頓郵報》的老牌記者麥克德爾竟長達28天被拒絕采訪白宮。后來,《華盛頓明星新聞報》發(fā)表一篇社論,指出它不會作為白宮泄憤的工具來反對自己的競爭者。如果麥克德爾不能進入白宮,它也將停止采訪該機構。此后,白宮才對《華盛頓郵報》解禁。

不過,無論形勢如何不利,《華盛頓郵報》最高層一直表現得堅定而自信,堅持要把調查進行下去。

一些美國人曾向我指出,“水門事件”最后得以真相大白,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以《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新聞界的那種敏感、勇氣和韌性,二是有關政府公務人員對法律和正義具有比對白宮現任主人更高的忠誠。事實正是如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