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禪修,總有人說什么“修行在于心而不必重乎形式”,這是一種想當然的理論?!岸U修”與我們平時所說的種種花聽聽歌的修心養(yǎng)性是兩回事,要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正確的方式,具體的步驟,善巧的法門,最好能在業(yè)處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就像唱歌或練武,不去學習怎么會進步,不去練習如何能提高?
想要成為一個作家,必須踏踏實實地去寫,而不是自己覺得有創(chuàng)意有靈感就已經是作家了;同樣的,禪修也要實實在在地去修,而不是坐在那里說兩句連自己也不能真正理解的空話就頓悟了。
在曼聽禪修園里,新學員入園第二天,須到法堂向指導老師領“業(yè)處”。
很榮幸,向我們傳授業(yè)處的,正是全亞洲最富盛名的南傳上座部長老瑪欣德尊者。
尊者趺坐于佛案下,眾弟子跪在堂前,有提交禪修報告的弟子會膝行而前,磕頭禮拜后將筆記本放在他腳前,后面的人則依次放在下面,一如去醫(yī)院掛號后把掛號單放在醫(yī)生桌上的情形。
尊者每拿起一個本子,該弟子便膝行至前行跪拜禮。而后尊者會根據(jù)禪修報告的情形提些問題,給予指點,仿佛家教老師檢查功課。
我仔細地傾聽著他們的問題與尊者的解答,那幾位交報告的學員顯然已經禪修了一段時間,提的都是些關于打坐時間、妄念生滅的問題,而且每個人都提到了光,只是形狀不一,有強有弱,但統(tǒng)一是白光。
我聽得有些羨慕,之前以為禪修見到光是件極罕見難得的事,現(xiàn)在看來見到光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不知道我會不會修到那一步。
正在聽講,昨天接待我的自然尼師湊近我,交給我一個本子,指點我把它交給尊者。我看到上面寫了“我是第一次禪修”等語,后面標注著今天共有五個新人,這才知道要先提報告才能“領業(yè)處”,但不明白為什么會指定我來做這件事,昨天見她一直很冷淡還以為對我不滿呢。
看著別的學員的舉止,我依樣畫葫蘆地跪行而前,把本子放在最下面,卻不知道然后該去哪里,只好退后了幾步傻等。但略一觀察,發(fā)現(xiàn)學員的坐次是有分男女的,自己坐在了男眾的一邊,好在剛剛踩界,而且這時候再起來也更怪異,只好硬著頭皮捱了。
輪到我時,尊者看了筆記,招呼我們五個新人一起上前,講解觀呼吸之法,這就是傳授“業(y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