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須知諸相皆非相

一詩一畫一菩提 作者:南北


禪詩偈語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余卻有余。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白居易

一縷禪思

白居易的這首詩名《讀禪經(jīng)》,我想大概是《金剛經(jīng)》了。

《金剛經(jīng)》里講: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皆空,一切諸相皆非相。有余無余是佛學(xué)的名稱,得了道的境界是無余涅槃,也叫做無為。有余涅槃是小乘境界,無余涅槃則是大乘境界。

言下頓悟,一切解脫,就是所謂的“言下忘言一時了”。

人生本來是夢,我們的所作所為,孜孜求取,無非夢中之夢,無非妄想執(zhí)著罷了,都是假的。

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空。既是空的,你還要求什么果位?還得個啥子的道?所以,“空花哪得兼求果”。

陽焰無非光影,一種幻境而已。

“攝動是禪禪是動”,把兩條腿盤起來,把心里的念頭拼命壓下去,以為這就是學(xué)佛,以為這就是參禪,以為這就是靜心,但往往是事與愿違,想靜卻靜不下來,心頭更亂。這也不為別的,只因你在強求。

假如你能“無事可思量”,自然而然,你就“不禪不動即如如”了。

看來,白樂天先生好像是悟了,但也還在邊邊上。就是這樣,也是相當(dāng)不容易的認(rèn)識了,是十萬功夫后的收成。

讀畫片語

此畫構(gòu)圖飽滿,遠山近木,人物隱約其間。在繁密中見疏靈,以濃淡墨相渲染,蒼勁凝重中透出豐潤秀逸之氣,意境奇僻幽深,深得江南山水空蒙茂密、渾厚華滋之味。

畫家形跡

石溪,清初四畫僧之一。俗姓劉,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號殘道人、石道人等。存世代表作有《云洞流泉圖》、《層巖迭壑圖》和《雨洗山根圖》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