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滿墨香的屋子 4

爭鐵 作者:黃光耀


“是份好禮啊。”李無言感嘆道。

“是啊,我那朋友的作品,90年代初就開始在國內(nèi)外展出了,還被許多大部委、大公司陳展和收藏過。他也因此上了國家名人名錄,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的稱號,是個難得的怪才。”顏行書不無得意地說,“當(dāng)然,要練書畫,這文房四寶是一件都不可少的。有了好硯,自然還得有好墨,不然,就不和諧統(tǒng)一了。”

“這墨我倒是略知一點皮毛的。”李無言笑笑,“真正的好墨,其特點就是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jīng)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豐肌膩理。”想當(dāng)年,他曾給老和尚當(dāng)過幾天墨童的,自然懂得一些關(guān)于墨硯的知識?!妒鲈跁ㄗ搿飞蟿t說: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說的黑土,指的是黑色一類礦物質(zhì),或礦物顏料。而說墨是煤煙所成,則是西漢以后的事。這墨,只因其原料不同,又可分為油煙墨、漆煙墨、松煙墨,又分別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燒的煙炱,再加黃明膠和麝香、冰片等等制成。李無言還聽老和尚說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唐朝末年,由于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后,見那里林密松茂、溪流清澈,遂定居下來,開始重操墨業(yè),他制造出來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于是名聲大振。之后到了南唐,后主李煜得到奚氏墨,把它視為珍寶,遂命其子奚廷珪為“墨務(wù)官”,并賜國姓李作為獎賞。從此奚氏一家便更奚姓為李姓了,李墨因此名揚天下,世上也便才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說。而且老和尚還說,據(jù)他考證,李無言祖上就是這李氏后裔,后來逃難至此,隱居下來。李無言不知此說是否真實可信,但他深知天下李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也為自己姓李而深感自豪。再說,他后來給女兒取名夢溪,表面上看是取自于儺溪,實際上還取自于這一傳說。溪,也即奚也。夢溪夢奚,其含義不就是緬懷、紀(jì)念祖先么。

顏行書一怔,他沒想到李無言對研墨還有這等研究,大感意外,便說:

“這墨不知從何時誕生,但從《莊子》‘吮筆和墨’的文字中,至少可以推測出,在周朝就已經(jīng)有墨存在了。不過,當(dāng)時制墨的原料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從‘墨’字字形來看,是從‘黑’從‘土’而來,可見最初所制之墨是礦物質(zhì)材料,而且以黑色土石為之,屬于天然石墨或者礦物顏料。據(jù)史料記載,我國人工制造的煙墨大致始于漢代。清代朱棟的《硯小史?墨考》里曾說:‘自蝌蚪漆書而變?yōu)殡`,則墨尚矣,漢尚書令仆丞郎月給榆麋墨大小二枚。’開始將墨的運用與漢代用隸書寫字和人物連在一起。目前所知最早見于經(jīng)傳的制墨家,應(yīng)該是三國時魏國的韋誕。韋誕字仲將,時人曾稱贊其說,‘仲將之墨,一點如漆’。從他開始,我國便出現(xiàn)了最早的松煙墨,這種墨是用捶搗法將煙和膠細(xì)搗而成的。到了唐末、五代之時,松煙墨的制作方法日臻完善,就是在政府機構(gòu)中也有專門負(fù)責(zé)制墨的官員,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曾召墨工奚庭珪為墨官,并賜其李姓。而奚庭珪所造之墨,用松煙墨一斤,摻入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用生麥或生漆攪拌后,再用杵搗數(shù)萬次,能使墨塊堅如玉石,即使入水三年也不損壞。當(dāng)時有人曾開玩笑說,‘庭珪墨可以削木’。而奚廷珪之父是唐末著名的制墨專家奚超,他在總結(jié)了前人的制墨經(jīng)驗后,加以改進(jìn),遂創(chuàng)造了搗松和膠等技術(shù),使墨的質(zhì)量大大地提高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