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的“最高綱領”:長期維持自己對榮國府的統(tǒng)治。為了實現這個綱領,王熙鳳又有“三大原則”:
第一,“兩個凡是”原則。凡是賈母支持的,我就支持;凡是賈母反對的,我就反對。王熙鳳得以上臺掌權,或許是依靠王夫人的勢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熙鳳逐漸感覺到,在榮國府里真正“一句話頂一萬句”的,是那個終日只知享福玩樂的賈母。王熙鳳明白,緊跟賈母的步伐,是維持自己權力的唯一選擇,這也是“王熙鳳時代”的政治路線。
第二,“劣幣”原則。王熙鳳巴不得榮國府里的人個個都是只知玩樂、不懂管家的“劣幣”,以此來表現自己的“鶴立雞群”、“當仁不讓”,這也是維持她長期統(tǒng)治的必然需要。特別是即將成為未來“接班人”的人選,這個人會從誰的手上接班呢?——王熙鳳!既然如此,王熙鳳智商再低,也絕不可能違背賈母的意愿,去選擇薛寶釵,那不是自己趕自己下臺嗎?正因為林黛玉沒有治家的能力,因此只有讓林黛玉嫁給賈寶玉,王熙鳳才能將自己的權力長時間地維持下去。
第三,“個人神圣”原則。個人利益高于一切,包括家族利益。為了達到自己的“最高綱領”,她不惜與王夫人“決裂”,死心塌地地投靠了賈母。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利益,她不惜胡作非為,以致害死人命。為了全面控制賈璉,她不惜致尤二姐慘死。
在“最高綱領”和“三大原則”的指導下,王熙鳳當然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加盟“賈派”。不管她來自哪里,此時榮國府的利益就是她自己的利益,她絕不容許別人有所染指!
3)圍觀群眾。撇開審美觀因時代而變化不談,絕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都“挺黛嗆釵”,這是為什么呢?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同情弱者。這是人內心中的惻隱之心在發(fā)揮作用,比如男人打女人,有理也要錯三分。再比如有些人看到美國佬帶頭收拾薩達姆、卡扎菲,便異口同聲地破口大罵“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于薩達姆、卡扎菲獨裁恐怖統(tǒng)治的本質,卻選擇性失明??陀^地來講,要維持榮國府的正常運轉,薛寶釵顯然更具有優(yōu)勢。但是,因為黛玉的弱勢、凄苦,我們對榮國府的未來選擇性地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