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愿意看這本書的,主要是兩種人。
一種早就知道了我。多半是1978年前后,讀了我的短篇小說《班主任》等作品后,就一路追蹤閱讀我那以后的作品,長篇小說《鐘鼓樓》,紀(jì)實小說《5?19長鏡頭》……但是,進入上世紀(jì)最后十年,我的生活和寫作都邊緣化了,這些讀者隨著年齡增長,也都遇到了人生當(dāng)中許多的關(guān)坎,沒有那么多時間閱讀文學(xué)作品,我后來又寫了些什么,生活得怎么樣,他們就不大清楚了。但是,2005年,我忽然出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連續(xù)講了23講《揭秘〈紅樓夢〉》,跟著又出了兩本共36講的書,引出了不亞于當(dāng)年《班主任》那樣的社會性轟動,有人甚至認(rèn)為比那時候還更熱鬧,這些我的老讀友或興奮,或驚訝,因此,他們或者就想了解:你是怎么走到這一步來的?
另一種是非常年輕的一代。我發(fā)表《班主任》,甚至因《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xué)獎,以及擔(dān)任《人民文學(xué)》雜志主編的時候,他們或者根本還沒誕生,或者還是沒上小學(xué)的幼童,他們上到中學(xué),或者剛考進大學(xué),他們對早已邊緣化的我,完全不知道,或者只是模模糊糊有點印象,也是因為《揭秘〈紅樓夢〉》,我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到2011年年初推出《劉心武續(xù)紅樓夢》,他們更就好奇,這人是誰呀?什么?以前寫過《班主任》,還有《鐘鼓樓》?哪兒能找到這些古董?他們開始有了對我揭秘的興趣。
那么,這本書,就主要是奉獻給這些讀者的。
這還不是一本自傳。我還沒到七十歲,也許過了七十歲我會靜下心來寫一部“從頭說起”的自傳。但這本由許多篇不是一個時間段里寫成的文章組成的書,確實又有自傳性因素。
這也還不是一本回憶錄?;貞涗浉詡魇莾煞N文體。自傳是把自己的一生展現(xiàn)出來,回憶錄可以不去完整地交代自己的生平,而把重點放在寫出自己所經(jīng)歷的社會變遷、所見所聞,往往會較多地寫到別人別事。那么,這本書卻也具有一定的回憶錄的因素。
我是怎么活過來的?我有什么比較重要的值得一說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總之,這就是我。我面對大家,有些羞澀,卻也坦然。
我的命運一貫如此:還真有喜歡我的,總在關(guān)注、支持、鞭策我,這些人士對我的理解、諒解、指正、寬容、善意、愛護,是我生命賴以存活、前行的寶貴動力,我對他們總是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感激之情,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跟他們更加親近。也真有討厭我的,以至討厭到咬牙切齒的地步。這本書當(dāng)然首先是奉獻給喜歡我的人士。但如果有討厭我的人士愿意翻翻,我會高興,因為,我總覺得,討厭我的人士里,其中有一些恐怕是對我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讀了這些文字,能多少增進些對我的了解,減輕些因討厭我而生發(fā)出的痛苦煩憂,那么,對我來說是得大福氣,對他們來說豈不也有利身心健康?當(dāng)然,無論如何還是要討厭我的,總會存在,那么,我祝他們幸福,祝他們能在所喜歡的人士那里,去獲得快樂。畢竟,人活著應(yīng)該把更多的情感賦予喜歡,而不是討厭,愛比恨,肯定更有利于我們自身生命的良性運轉(zhuǎn)。
1996年團結(jié)出版社出過一本《我是劉心武》,200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在那基礎(chǔ)上增加新資料編成一本《我是劉心武》,現(xiàn)在漓江出版社所出的,保留了前兩種的精華,又補充了近兩年篇幅不菲、內(nèi)容茁實的新文章,更可以使讀者產(chǎn)生親切感,但愿讀者們讀后,不僅是知道了一個人,更可以從中多少增添些對時代、社會、人生、命運、人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