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不相信所有這些解釋,他寧愿相信自己主觀的有罪推斷。突然,他洋洋得意地拿出了一個事先準(zhǔn)備好的、在他認為是音樂家不可能回答的問題—“1933年你為什么不流亡?”音樂家老老實實地回答:他不是猶太人;他不想在祖國有難的時候離開她;他曾經(jīng)提出過辭職申請;他相信政治和藝術(shù)必須分開;他認為自己除了內(nèi)心的反抗,別無選擇。
第一個回合勉強結(jié)束了。美國少校并沒有得到太多的東西,他找不出音樂家死心塌地為納粹賣命的證據(jù)。他決定利用納粹的文化部長搜集的材料。音樂家曾經(jīng)聽說過這些材料的存在,搜集這些材料對他們自己玩弄控制人的權(quán)術(shù)有利。這里用得上哈維爾在談到清算的問題時所說的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認為某些合適的證據(jù)或者標(biāo)準(zhǔn),可以在內(nèi)務(wù)部的秘密檔案中找到,這真是瘋了?!?/p>
第二場審訊的重點放在了有關(guān)富特文格勒的“個人”問題上面。少校需要尋找出別的突破口。為了得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jù),他將不擇手段。在審訊之前,他事先設(shè)定的結(jié)論是:富特文格勒為什么在納粹時期仍然工作,是因為對剛剛冒出的新人卡拉揚的嫉妒。如果他不工作,卡拉揚便會輕而易舉地把他頂替掉。這看起來多么合情合理,多么令人信服。繼而還是那些老問題:“你為什么留下?你為何演出?為什么你對統(tǒng)治階層那么有用?”影片并沒有刻意夸張什么,手法是樸素的,因而不排除也許仍然有觀眾相信這個理由多少有些站得住腳。音樂家在聽得一頭霧水之后,只有簡單地回答:“這是一個陰謀?!?/p>
接著少校又拿出在他看來的撒手锏:“你有幾個私生子?”“每次演出之前,你都要有美女相伴?”“希特勒給了你一套漂亮的別墅和安全的防空洞,你吃穿不愁,去還是留?只有一種回答—留?!鄙傩E叵似饋?。對于個人生活的惡意盤問和攻擊,招致在場的兩位年輕人的強烈反感。在富特文格勒離開之后,女秘書斯特賴普提出辭職,因為她也被審訊過:“是蓋世太保,就是這么問我的,像你一樣?!绷魍龅莫q太人后代向少校提出:“你可以尊重這位最偉大的音樂家嗎?”
這并沒有使得少校到此罷休。“我不該問你的黨員編號,我應(yīng)該問你的非黨員編號?!鄙傩7帕艘欢我魳?,是布洛克的《第七交響曲》,“你知道最后一次無線電播放是在什么時候嗎?是在希特勒自殺前一個小時。希特勒還用這個音樂為自己送葬。為什么他選擇你而不是別人?你就是他的一切!”
“你說的,都在責(zé)問我:為什么我沒有被絞死?”音樂家有氣無力地說道。
“你沒有聞過燒死人的味道嗎?我四英里外都能聞到。你見過毒氣室嗎?火葬場?你看到過堆積成山的尸體嗎?你還跟我說文化、藝術(shù)和音樂?你還這么感興趣?你拿文化、藝術(shù)和音樂來掩蓋上百萬受害者的死尸???我譴責(zé)你沒有被絞死?我譴責(zé)你的懦弱。”
“我愛我的祖國,愛音樂。你要我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