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24)

小書館·學(xué)詩淺說 作者:瞿蛻園 周紫宜


再看一首寫情的詩: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yīng)見雁南征。(《示長安君》)

中間兩聯(lián)真摯自然,不愧名句,但純是空寫,與唐詩的特點終有不同。

第二是蘇軾,蘇詩的特色是粗豪,多議論??聪铝械钠吖?,就知道一般宋詩的面目大致如此,總是由于韓愈的影響。不過韓詩的粗硬程度還沒有這樣厲害。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fēng)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氏七律七絕頗有學(xué)白居易的,也很灑脫可愛,所以傳誦不衰,在唐以后詩人中總算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了。

第三是黃庭堅。黃氏以學(xué)杜為主,他的特色是艱深苦澀,不肯作率直語,與蘇氏宗旨略同而又另成一派。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里說:蘇豪宕縱橫而傷于率易,黃勁直沉著而苦于生疏,是兩家的正確評價。后人好奇喜新的多半贊成黃派,以為可以醫(yī)甜熟之病。今舉后人所常稱道的一首為例: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看第三、四句就知道絕不是唐人的口氣。但宋以后人卻常常以這種話入詩,也就變成濫調(diào)了。末尾兩句意在學(xué)杜,然而語意突兀生硬,不甚可解,這樣的詩在杜集中也不算上品,黃氏喜歡這一路,他的追隨者陳師道更是與他臭味相同的,因此有黃陳之稱。陳詩學(xué)杜處是很明顯的,但意在學(xué)杜的沉郁而沒有得到杜的波瀾老成,所以潘德輿批評他的詩彌望皆晦僿之氣。

南渡以后,重要的詩家首推陸游,他的詩數(shù)量最多,而風(fēng)格也永遠(yuǎn)是一樣的。屬對精工,句調(diào)流利,語意明白痛快,是他的特長。這種特長都表現(xiàn)在七律七絕上,所以別的體裁都不能出色。舉七律二首為例:

詩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心如老驥常千里,身似春蠶已再眠。暮雪烏奴停醉帽,秋風(fēng)白帝放歸船。飄零自是關(guān)天命,錯被人呼作地仙。(《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謀以明年下三峽》)

百花過盡綠陰成,漠漠爐香睡晚晴。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聞鶯。近傳下詔通言路,已卜余年見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縱橫(注:意思是說:只要皇帝有始有終,我們就感激不盡了。)。(《新夏感事》)

前詩豪宕,后詩深婉。前詩更是他的本色。他的時時刻刻不忘忠愛,完全本于杜甫,后詩的境界卻更高超了。

他的言情之作則有: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ā渡驁@》)

這是為追悼已改嫁之前妻而作。他的詩總是這樣并不費力而自然動人,淵源也出于白居易。

另外一個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宋詩中又成一種新派,他不肯拾前人唾余,卻情愿用俗語入詩,而使人不覺其俗。例如:

誰不知儂懶,其如送客何!葉聲和雨細(xì),山色上樓多。出處俱為累,升沉盡聽他。疏鐘暮相答,也解說愁么?(《送客既歸晚登清心閣》)

又有傳誦的兩首七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