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一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其詩曰: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白日,有的版本作“白首”)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甚為震撼人心,使當時亂世流浪者心花怒放。但曾幾何時,回紇在唐肅宗時極度驕橫,收復(fù)中原后,回紇的氣焰更囂張了。杜甫早前寫的《北征》等多首詩中說明,乞援回紇會造成惡劣后果,如今已一一應(yīng)驗。接著,吐蕃又經(jīng)常入侵,代宗時,吐蕃聯(lián)合了邊疆的游牧民族吐谷渾等攻占了長安,代宗倉皇逃到陜州。長安兩度陷落,并遭受到焚毀與劫掠,使杜甫極為痛心,他曾在多首詩中提及:
“西京安穩(wěn)未,不見一人來?!?/p>
“亂離知又甚,消息苦難真?!?/p>
“隋氏留宮室,焚燒何太頻。”
在兵荒馬亂、人民痛苦煎熬的日子里,杜甫憂心如焚,直到代宗廣德二年,他在四川方才欣聞長安收復(fù),寫成排律《傷春五首》,其實都是關(guān)心國家前途、民生疾苦的政治詩。
凡是大學(xué)者必具備兩種能力:一是為自身的表現(xiàn);二是要有好的有效的教人方法。朱子便具有上述兩種能力。杜甫是詩圣,當時唐人要反對文選派,杜甫卻道:要“熟精《文選》理”,“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不覺前賢畏后生”。
杜甫也推崇宋玉,他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p>
杜甫又推重蘇武、李陵與曹植,有詩云:“李陵蘇武是吾師”,“文章曹植波瀾闊”。
他又推尊陶淵明、謝靈運等前輩作家,對同時代的李白也極度看重,詩曰:“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p>
這是用庾信、鮑照來比配李太白。
他又推重岑參道:“謝脁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贝颂幨钦f岑參可比配謝脁,說明杜甫看法之廣。
杜甫說: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fù)先誰?別裁偽體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p>
又說:“不薄今人愛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后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guī)”。
此處說明杜甫尊重每一位作家,不論今人古人,他們各有不同的技藝本能,好名聲不是白白得來,新的是從舊的傳承而來,所以新人古人同樣值得吾人來尊重他們。
杜甫自述道:“毫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薄巴砉?jié)漸于詩律細?!?/p>
杜甫認為寫作時,必使字字妥當。他寫文章必須要求能達到最高妙的境界。
杜甫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即寫文章能做到下筆有神,便可以做到老成而沒有遺憾了。
他又說:“語不驚人死不休?!倍鸥Υ艘饧词牵瑢懳恼乱龅秸Z語驚人,才能代表文學(xué)家的全部生命。
最后,再引述杜甫的兩句詩作結(jié),詩曰:“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杜甫在三十三歲到四十四歲時,在長安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殘杯冷汁的困苦生活,但他仍刻苦自勵,勤讀孔、孟、老、莊諸典籍,并從《昭明文選》承受了寫文章的技巧,立志要獻身于文學(xué),唯有如此,才能許身于其他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