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夜赴京城
1
長了個良性瘤子,不用著急,而且天也太熱了。我心想等忙過這兩個月再說吧。等天氣涼快了,拿掉就是,拖個一年半載的也不遲。
那幾天我正寫一篇小說,題目叫《心殤》,后來發(fā)表在《陽光》雜志上。主人公是某高校研究所的一位副研究員,他心胸狹隘,生性妒忌,而且學識淺薄,唯有造謠生事是此人的拿手好戲。成果卓出且年輕美麗的陳買買破格晉升研究員幾乎使他氣破了膽。他始而在評審會上百般刁難,繼而在校園中傳播謠言。直到得知自己患了晚期腸癌時,才泄氣了。那么接下來呢?接下來會怎么樣?接下來,就是我怎樣給這位男主人公安排一個適當?shù)慕Y局。
我先后想了好幾個,都不怎么滿意,心想即使最冷硬的靈魂在死亡面前也會顯出幾許溫暖的——或許是由于心靈的懺悔,或許是出自對生的依戀,又或許是緣于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感。就像瑞士裔畫家保羅·克利所說的:“如果我死了,經(jīng)過無數(shù)的流亡歲月之后,有一天,允許你向地球投下一瞥,你看到一個街燈柱和一條老狗抵柱抬腿,你感動得不禁啜泣?!?/p>
缺少人性的程副研究員也會如此嗎?我自問著,又仿佛在叩問一個死者的靈魂??死脑捊o了我靈感,我選定的結尾是:俯視自己的葬禮,程副研究員灑下了一滴懺悔的眼淚。
程副研究員的死像石頭一般壓著我的心,不知怎么著,我又開始變得不安了。那位一流專家的診斷一定準確嗎?還有那位女主任醫(yī)師、那位看鉬靶片子的女人,會不會都失誤呢?
“乳房里的東西不拿出來誰也定不了。真的,誰也定不了。”耳邊不時響著那位醫(yī)生朋友的話,警鐘余音般,嗡嗡地飄繞;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假如那位醫(yī)生朋友不是過于小心,那么誤診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而不是不存在,起碼眼下還沒有足夠的理由說它是良性。
不安像蜜蜂的翅膀一般撩撥著我的心,惶惑中,我竟然把虛構和現(xiàn)實混為一談了。小說中的程副研究員最初不也被診斷為內(nèi)痔嗎?不也興高采烈了一陣子,甚至有起死回生之感嗎?結果如何呢?到底還是癌癥,還是被癌細胞奪去了性命!想起程副研究員臨終前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樣子,心里不由得打了個冷戰(zhàn)。我本能地想和F說說這件事,猶豫了好一陣子,不忍心,于是給侄女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