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孟麗昭入黨想到的
孟麗昭在病榻上實現(xiàn)了她渴望已久的入黨愿望。消息傳來,在為之歡欣的同時,卻生出幾多深思:現(xiàn)在的孟麗昭已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了,英雄而入黨,順理成章??墒牵绻麤]有這樣一場大火,她仍像往日一樣,上班,出車,下班,回家,過著一種普普通通、樸實無華的生活,什么時候才能入黨呢?
這個假設其實是不能成立的。我只是想借此說明這樣一個道理:英雄畢竟是少數(shù),我們的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像孟麗昭這樣的普通人組成的,而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支撐著我們的國家,營造著我們的事業(yè)。他們就是魯迅所說的“中國的脊梁”。
其實,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也只是普通人。就拿眼前的孟麗昭來說吧,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工,有誰能預言她能成為舍身忘死的英雄?所以,英雄與凡夫俗子之間并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而英雄就蘊藏在普通人中間。
但是,英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造就。當孟麗昭的事跡震動了申城之后,她的同事們幾乎眾口一詞地說:小孟是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人,她為人正直,對工作一絲不茍。這就是一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的閃光點。因為她具有這樣的品格,所以才能在關鍵時刻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小孟這樣閃爍著英雄光點的普通人何止千萬!他們踏踏實實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從來沒有想過要當英雄。但可以斷言,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會當之無愧地踏上英雄的臺階。遺憾的是,我們的眼睛不夠明亮,對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閃光點視而不見;我們的眼睛又太明亮,往往緊盯著那些消極的菌斑。于是驚呼“世風日下”,感嘆“人心不古”。誠然,在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社會上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但,好人畢竟是大多數(shù)、絕大多數(shù),社會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只要我們稍稍改變一下觀察問題的方法,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孟麗昭”大有人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樣光彩照人。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耙粚⒐Τ扇f骨枯”,自古至今,有哪一個將軍的成功可以離開沖鋒陷陣的士兵?士兵造就了勝利的將軍,英雄只是群眾的代表。就像長江的洪流一樣,萬頃波濤滾滾而下,而跳出水面的只有幾滴浪花。然而正是像這水流一樣默默無聞、奔流不息的性格,寫就了群眾的偉大。孟麗昭之所以值得我們學習、尊敬,舍身救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像她那樣踏踏實實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不同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理由嗎?
(原載于《文匯報》1992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