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文革”結束,中國社會轉型,文學界反思過去單一的主流表述,在發(fā)展市場經濟的語境中尋找新方向,在書寫上進行多元的求索?!毒裰袊?976年以后的文學求索》收錄王德威、陳思和、陳曉明、程光煒等十六位具代表性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專家的論文,文中或捭闔綜述后“文革”文學價值的建構過程,或思索作家、文類何去何從,或回溯當代文學起源,或追記書寫傳統(tǒng)、審視歷史記憶,或彰顯理論上的傳承聯(lián)系,或端詳作品的內在敘述機制,品第話語的精粗優(yōu)劣,或臨摹被商品化的歷史圖景,智慧的火花四下閃爍,照亮了文學精彩繽紛的求索印記。借助于這些深入肯切的思辨文字,《精神中國:1976年以后的文學求索》的編輯實際上也完成了“精神中國”這個新概念的醞釀過程,讓1976年以后文學求索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擁有一個既可大幅涵蓋又能精確描述的闡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