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于世故的地方首領——說龍王家族

夢斷靈山:妙語讀西游 作者:苗懷明 著


老于世故的地方首領——說龍王家族

在《西游記》一書中,龍王雖非著力描寫的核心人物,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龍?zhí)捉巧?,無論在大鬧天宮部分還是西天取經(jīng)部分,他們都是十分重要的配角,貫穿整部作品。在閱讀作品時,對這類人物不能不給予關(guān)注。

如同牛魔王家族的寫法,作品是將龍王家族作為一個整體來描寫的。不過龍王家族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實力上,都非牛魔王家族可比。為首的四海龍王不說,每條河流甚至每口水井比如烏雞國御花園的井,都有專門進行管理的龍王。江河湖海,溝渠井塘,大大小小的龍王和他們的子孫、部屬,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龍王家族,管理著水中的一切。這些龍王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構(gòu)成了一張十分嚴密的關(guān)系網(wǎng),比如涇河龍王是西海龍王的妹婿,黑水河龍王是西海龍王的外甥。

龍王家族雖然接受玉皇大帝管轄,承擔著播云降雨的任務,但實際上又自成一體,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在江河湖海這樣的水中世界,他們是擁有絕對發(fā)言權(quán)的。在管轄的地盤上,他們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這和西天路上占山為王的妖魔們倒頗為相似,不過他們比那些妖魔們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在神仙社會中,他們屬于最富有的一群,多的是奇珍異寶,難怪孫悟空專門跑到東海去借兵器,果然借到了稱心如意的金箍棒。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小朝廷都是合法的,盡管偶爾有些麻煩,但不會為天庭剿滅這類問題擔憂。

從作品的具體描寫來看,這些大大小小的龍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還是相當蠻橫的,這可以從涇河龍王私自改變玉帝降雨意旨一事上看得出來。這位老兄顯然是作福作威、發(fā)號施令慣了,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以至于得意忘形、頭腦發(fā)熱,為了和人打賭,竟然隨意改變行雨的時辰和點數(shù)來。等到算命先生點撥,才醒悟過來,知道自己上面原來還有一個玉皇大帝。大禍闖下,再去低三下四地哀求平時未必看得起的魏徵,為時已晚。這也怨不得別人,可謂罪有應得。

基層的龍王如此,上層的龍王也好不到哪里去。黑水河河神的水府被人奪去,按說這是一項性質(zhì)相當嚴重的犯罪行為,但由于搶奪者是西海龍王的外甥,結(jié)果沒有人出面來管,黑水河河神就連告狀的地方都找不到,水底世界之黑暗,由此可見一斑。毫無疑問,這里面有舞弊的成分在,西海龍王放縱、包庇自己外甥的罪行是很明顯的。西天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遇到不少出身水族的妖怪,其中不少和龍王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

水中世界畢竟是個小天地。龍王家族人數(shù)雖然不少,管轄的地盤也不能算小,但武功、法術(shù)出類拔萃者幾乎沒有,最起碼在《西游記》里找不到一個。神仙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缺少底氣,在神仙中的地位自然也就高不起來。這種尷尬的局面養(yǎng)成了龍王們欺軟怕硬的性格。平日對手下發(fā)號施令,好不威風,一旦碰到像孫悟空這樣惹不起的主兒,或是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馬上就會換上一副面孔。

總的來看,四海龍王對孫悟空還算不錯,在其出道之初就提供幫助。西天取經(jīng)路上,唐僧師徒也不時得到他們的支援。

孫悟空學藝回家,在四老猴的指點下,到東海龍宮去求兵器?!扒蟆辈贿^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是去強索。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猴子竟然跑到龍宮里來要兵器,這是很有挑釁意味的。奇怪的是,此舉并沒有遇到東海龍王的正面抵制,反而得到他的配合,一件一件拿出來讓孫悟空挑試。何以如此?筆者以為,這正見出東海龍王待人接物的厲害。

東海龍王這樣做,顯然有他自己的考慮。以龍王勢力之大,孫悟空如果沒點真本領,是不敢找上門來要兵器的。由此一端即可知道這類耍橫的主兒是招惹不得的。再說,兵器拿出來一試,就可以看出來訪者手段如何,如果真是個志大才疏來騙寶貝的,等露餡了再處理也來得及。孫悟空這么一試,連叫兵器太輕,可見其實力之不俗,這更證明龍王做法的正確。如果他起初一聽孫悟空的來意就勃然大怒,來個先下手為強,那可真是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不拿出真寶貝是送不走孫悟空的,于是定海神針才有了出世的機會。東海龍王這樣做,看起來是個賠本的買賣,實際上仍是穩(wěn)賺不虧的。道理很簡單,定海神針雖然是件稀世的寶物,但龍宮里沒人拿得動,放在那里也沒有什么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有這么一個強悍的猴王做鄰居,將來遇到麻煩時說不定還可以有個照應,反正龍宮里寶貝多的是。

從孫悟空到龍宮開口求兵器,到得到定海神針;從孫悟空得寸進尺索要披掛,到一路舞著金箍棒打出去。在整個過程中,東海龍王始終表現(xiàn)得很克制。顯然,他是不會心甘情愿這樣做的,不過是懾于孫悟空的武力,暫時應付而已。前面剛把孫悟空打發(fā)走,轉(zhuǎn)眼就到天庭去告狀,把難題推到上邊去。上邊如果能解決問題,金箍棒自然會物歸原主;如果上邊都對付不了,自己也就沒必要做無謂的抵抗。東海龍王的這種兩面派做法玩得真是得心應手、滴水不漏。由此可見這位老龍王很不簡單,在官場混久了,精于人情世故,圓滑得讓人抓不到破綻。

當面做好人,奉送定海神針,背后卻偷偷跑到天庭告御狀,東海龍王所玩的這種太極手法,剛剛出道的孫悟空哪里明白?好在大家始終沒有鬧翻臉,看在金箍棒的份上,孫悟空對東海龍王的印象似乎還不壞,后來的相處也算比較融洽。孫悟空第一次離開唐僧時,直接跑到東海龍宮而不是其他地方喝茶訴苦,就證明了這一點。

唐僧的絮絮叨叨聽不進去,東海龍王的幾句勸告卻很有效果,讓孫悟空很快回到唐僧身邊。可見,在做思想工作方面,唐僧還要向東海龍王多學習。孫悟空之所以愿意接受龍王的勸告,固然是因為他的話有道理,但也不可否認,此前的送寶情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金箍棒在,孫悟空對東海龍王自會有相當?shù)暮酶?,對他的勸告也比較容易接受。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后,龍王家族算是真正領教了他的實力,對其采取百依百順的謙恭態(tài)度。西天取經(jīng)路上,龍王家族對孫悟空十分配合,要人出人,要力出力,無論是收服紅孩兒,還是降服青牛精,都是隨叫隨到,不辭辛勞。西海龍王的兒子還變成白龍馬,加入取經(jīng)隊伍,為唐僧取經(jīng)立下了汗馬功勞。孫悟空似乎也十分樂意找龍王家族幫忙,每當遇到困難,總是想到他們。也正是為此,孫悟空對龍王家族也頗為關(guān)照,比如抓到黑河怪后,本來可以一棒子打死,但看在西海龍王當年奉送披掛的份上,讓他們家族自行處理,可以說是很給面子了。

由于技藝不精、法術(shù)不高,龍王家族雖然多次出面幫忙,但效果有限,在降妖除怪過程中,大多未能起關(guān)鍵作用。不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龍王家族這種隨叫隨到的敬業(yè)精神著實可嘉,作為水底世界的一方諸侯,被孫悟空這么呼來喚去的,還真是不容易,說起來龍王家族為取經(jīng)事業(yè)還是立下了不少功勞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