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論語言之變遷與文學之變遷
假如語言起了重大的變化,會不會文學隨著起重大的變化呢?
自然會的。且就目前的形勢而論,近年來白話文學之要求,或曰國語文學之要求,實在因為近數百年北方話中起了重大的變化,音素劇烈的減少,把些原來絕不同音的字變做同音了,于是乎語言中不得不以復詞代單詞了,而漢語之為單音語之地位也就根本動搖了。這么一來,近代語已不能保存古代語法之簡凈(Elegance)而由傳統以來之文言,遂若超乎語言之外,則白話的文學不得不代文言的文學以興,無非是響應語言的改變。若語言不變化到這么大,恐怕人們以愛簡凈(Elegance)和愛承受的富有之心,決不會舍了傳統所用既簡凈又豐富的工具。文學與語言之距離,既要越近越好,即是不如此要求,也免不了時時接近,偏偏語言變化得如此,對于遺物遂有不得不割愛之勢。若不是語言有這么大的變化,恐怕現在的白話文學也不過是唐宋人詞的樣子,詞單而質素豐富的話,讀出來能懂,又為什么不用它呢?說所謂官話的人,感覺國語文的要求最大,因為官話和中世紀話太遠了,粵語之變并不如此遠,或者說粵語的人感覺這種需要也不如北方人之甚?!叭羰谴蠹铱梢阅弥稄V韻》的音說話,文言即是白話,用不著更有國語的文學”。(趙元任先生談)
假如文學起了變化,會不會影響到語言,文學變影響語言只是一種“文化的影響”,這個影響是較淺的。文學憑借語言,不是語言憑借文學,所以語言大變,文學免不了大變,文學大變,語言不必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