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jié) 先秦說理散文

中國文學簡史 作者:肖瑞峰 主編


第四節(jié) 先秦說理散文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是一個社會大轉型、社會劇激變化的時代。先秦諸子散文就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孕育出來的產物。文化史家借用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的概念,將春秋戰(zhàn)國稱為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

先秦說理散文即通常所說的諸子散文。

一、《老子》

關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書時間,歷來說法不一,據《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約前600—前500),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洛陽守藏室之史。據《禮記·曾子問》所載,孔子還曾問禮于老子,故約與孔子同時。后見周衰,遂去周而行,過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5000言,后莫知所終。

1973年馬王堆出土兩種帛書寫本和據稱是“戰(zhàn)國時代中期偏晚”下葬的郭店楚墓出土的郭店《老子》,不僅攻破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疑古派認為《老子》出于戰(zhàn)國末秦漢間的說法,而且證明《老子》一書在春秋末戰(zhàn)國前期已形成。

今存《老子》共81章,上篇37章,稱《道經》;下篇44章,稱《德經》,故《老子》又稱《道德經》。但1973年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卻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后,不分章,文字與今本大體相同。

《老子》5000言,文約而意豐。其文談玄論道,意蘊深邃,具有較為完整的思想體系。(本書所用《老子》版本為[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版。)

首先是關于“道”的學說。“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暗馈痹诶献又谐霈F(xiàn)70多次。首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皆著名的論道之語?!暗馈钡奶岢?,標志著先秦時代先哲的抽象思維能力已達到一個很高的層次。

其次是辯證法思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第五十八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老子觀察天地萬物的發(fā)展變化,發(fā)現(xiàn)了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規(guī)律。在深觀乎自然現(xiàn)象、歷史演變之后提出了其獨特的“柔弱勝剛強”的哲學。

另外還有自然無為的政治主張和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老子并非忘懷世事,而是想以“無為”的手段,達到“無不為”的目的?!盀闊o為,則無不治。”(第三章)他有不少批判現(xiàn)實政治的激烈言論,表現(xiàn)出強烈的批判精神。老子對統(tǒng)治者“食稅之多”的抨擊和“民不畏死”的揭露,對后世影響深遠。與此同時,老子還描繪了一個烏托邦的社會理想,即“小國寡民”的主張。此外,老子還提出“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主張,不加區(qū)別地否定一切文化,亦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愚民政策依據。

《老子》之文在先秦諸子中獨標一格,其藝術成就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自我形象的塑造。從《老子》我們可以看到他獨特的、睿智的形象,常自稱愚人,如第二十章頗有尼采的那種憤世嫉俗的風格。

其二,韻散結合的文體。句多排偶、文多用韻,用韻散結合的形式說理,酷似散文詩。也有整章用韻的,如第六章、二十一章、三十九章等。也有字句整齊如《詩》者,如“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純?yōu)樗难?,而且有韻。還有遣詞用語與“楚辭”相似者,如第二十章。

其三,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如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鄙朴帽扔?,如第十一章、五章、七十七章以車和制陶、以風箱、以開弓為喻,這些比喻新穎,富于形象性,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簡單比喻。

其四,語言凝練精妙,言簡意深,多用格言、警句。這些格言、警句精警凝練,富于哲理,形象而深刻地濃縮了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的經驗教訓?!独献印芬脖蛔u為“五千精妙”(《文心雕龍·情采》),字字句句如精金美玉。

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名丘,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仁和禮)繼承周文化的傳統(tǒng),富有人道主義精神。

司馬遷說孔子“序《詩》,傳《易》,正《禮》,《樂》,作《春秋》”,未必完全可信,但六家典籍都經過孔子整理和編訂是可以肯定的。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孔子有過重大的貢獻。

教育方面,孔子首創(chuàng)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為文化教育的普及開創(chuàng)了道路,在中國教育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思想成就方面,孔子思想被漢以后的歷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統(tǒng)治思想,并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鬃颖涣袨槭澜缡笪幕奕酥?。

《論語》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的原意即論次編纂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語,取得了很高的文學成就:

其一,善于用形象的語言表達深邃的哲理。如《述而》:“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蹲雍薄罚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其二,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樸素無華、雋永有味。《論語》一書雖多為口語,通俗易曉,但同時又吸收了書面語之長。許多話具格言味道,為后人傳誦,且有許多已成為成語、格言,長期活在人們口頭或筆下。

其三,部分敘事片段為人物形象傳神寫照?!断冗M》篇“侍坐”一節(jié),在簡單的對話中,寫出了子路的直率,急躁,冉有、公西華的謙遜、謹慎,曾晳的灑脫、豁達,孔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的性格特征。此篇被后人認為是最富文學色彩的一章。

其四,《論語》多用語氣詞,含蓄蘊藉,形成迂徐婉轉的語言風格。

孔子對文學、文化的見解有垂范的作用?!蛾栘浀谑弧罚骸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對詩歌的抒情功能、教育功能作出規(guī)定;《雍也第六》:“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對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作出闡釋;還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第八》)、“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第七》)、“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等說法,都對后世的文學、文化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或說字子輿、子車,蓋出附會。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里)人,魯國貴族孟孫氏后裔?!睹献印菲鋾敲献蛹捌溟T人萬章、公孫丑之徒記述孟子及其學生言論的書。

孟子對于孔子的學說,又有明顯的發(fā)展。性善論是孟子對儒家學說的第一個貢獻,所謂性善論即人皆有天賦的善性。重民思想是孟子對儒家學說的重大貢獻,孟子強調百姓在封建政治統(tǒng)治中的重要地位。他說:“諸侯之寶有三:土地、人民、政事。”(《盡心下》)又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辈⒊庳熻罴q為一夫,可以誅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此戰(zhàn)國新觀念堪稱驚世之論,并影響深遠。

從體制上說,《孟子》基本上仍屬于語錄體,但較《論語》已有很大發(fā)展。多數(shù)篇章只要添上題目,就可以單獨成篇?!睹献印肪哂泻芨叩奈膶W價值:

其一,善于論辯,靈活運用各種論辯技巧。孟子曾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保ā峨墓隆罚┟献拥眯膽值剡\用類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復詰難,迂回曲折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埋伏圈中。

其二,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說理,深入淺出,精彩傳神?!睹献印返耐怀鎏攸c是善用比喻,有時是短小的比喻,有時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孟子書中的比喻,有推理,如“折枝”(《梁惠王上》)、“攘雞”(《滕文公下》)。有寓言比興,如“揠苗”(公孫丑上)、“乞燔”(《離婁下》)。趙岐評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保ā睹献宇}辭》)這些譬喻運用自如,旨意明白,妙趣橫生。

其三,氣勢浩然的文風和孟子的人格形象塑造。《孟子》散文富有氣勢。大量運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感情充沛,氣盛強勁,個性鮮明。孟子曾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保ā豆珜O丑上》)其所養(yǎng)之氣也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

《孟子》一書以孟軻為中心,通過對他的言行舉止、神情語態(tài)的生動描述,鮮明地展示了孟子的個性、情感和精神。《孟子》中的孟軻,是個性鮮明的大儒。

其四,語言通俗自然、明快暢達,而又精練準確。《孟子》很少有艱深、生澀的語句,語言簡約淺近。《孟子》共7題14篇,有人統(tǒng)計說共261章34685字,實詞不占5%,“之”用1902次,“也”用1214次,“不”用1066次,僅此三詞即占全書12%左右。

四、《墨子》

《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蹦覍W派在先秦時期一度和儒家學派一樣,被稱為“顯學”,影響很大。

墨子(前480—前410),名翟,魯國(一說宋國)人。生平事跡不詳,約生于孔子后,活動于戰(zhàn)國之初。在《史記》中也只有寥寥24字:“墨子名翟,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并孟子時。曾任宋大夫,后被囚?!币徽f墨非其姓,因日夜勤勞面目黧黑得號。先習儒,后自創(chuàng)墨家學派。

墨家組織嚴密,近似于宗教集團,有嚴明的紀律,其首領叫“鉅子”。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其信徒不畏勞苦艱險,不務空談,注重社會實踐,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目的?!痘茨献印ぬ┳逵枴氛f:“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p>

秦漢以后,墨學終為統(tǒng)治者所不容,日漸衰微,竟至后繼無人。至民國時期墨學才重新興起。孫詒讓的《墨學閑詁》奠定了墨學研究的基礎。辯學是墨子的獨特貢獻,也是墨學研究的重點。墨子被視為“古代的大馬克思”。

《墨子》哲理散文主要指《墨子十論》。這十篇是墨子“十誡”。墨子“十誡”的核心思想是兼愛、非攻。“愛”是墨子學說的根本出發(fā)點。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主張兼愛;在國與國的關系上,主張非攻。墨子的兼愛是建立在人們現(xiàn)實物質利益基礎上的互愛互利的關系,反映了小生產者在戰(zhàn)國社會巨變中的理想。《墨子十論》每篇均有明確的論題、充實的內容和清晰的層次,是中國論辯文的雛形。

《墨子》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尚實尚質,言之無文。墨子“言多而不辯”,唯恐以文害用。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墨子》意顯豁而語質?!币蚱洹把远晃摹保蕦笫郎⑽挠绊懖淮蟆?/p>

《墨子》文章的另一特點是講究邏輯,明辨是非。《非命上》提出著名的“三表法”,它標志著人類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墨子在講學中自覺運用“察類明故”的邏輯方法?!安祛悺本褪窃谡撧q中遵守一般制約個別的邏輯法則,“明故”就是考察因果關系。以《非攻上》為例,《非攻》在論證時,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用三個方面的事例分三個層次進行推論,論證了諸侯發(fā)動戰(zhàn)爭有大不義罪行。

《墨子》行文邏輯嚴密,對荀子、韓非子之文有所影響。《墨子》還在文體因革方面,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它的文體已呈現(xiàn)出由“對話體”向“專論體”過渡的趨勢,對先秦論辯文形式有奠定之功。

五、《莊子》

郭沫若在《莊子與魯迅》一文中說《莊子》“不僅‘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響之下發(fā)展”(《郭沫若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53頁),足見《莊子》的影響深遠。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蒙(今河南高丘東部)人。其準確的生卒年不可考,嘗為蒙漆園吏。莊子繼承并發(fā)展老子的思想,是道家著名代表人物。

莊子雖然才華出眾,卻厭懼仕途。楚威王曾派兩位大夫請為相國,但莊子婉拒之,不肯出仕:“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保ā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可見莊子以遠離宦途、逍遙避世為人生之旨。

《莊子》是莊子及其弟子后學們的哲學著作?!稘h書·藝文志》說有52篇,現(xiàn)存33篇(為晉郭象所編排),其中內篇7,外篇15,雜篇11。學術界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本人所作,外、雜篇為莊子后學或道家其他派別的著作。

莊子的思想的核心是齊物、逍遙之旨。內篇的《齊物論》、《逍遙游》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洱R物論》以齊是非、齊彼此、齊物我、齊壽夭為主要內容?!跺羞b游》旨在倡導一種精神上的超現(xiàn)實境界?!洞笞趲煛穭t以論道和論修道為主要內容。外篇《秋水》篇亦被認為最能體現(xiàn)莊子思想,該篇認為萬物都是相對的,因而主張一切任其自然,反對人為。但其實莊子并未真正忘懷政治,而是心系天下,對現(xiàn)實黑暗和仁義禮樂予以猛烈抨擊。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逼湮摹耙獬鰤m外,怪生筆端”(《藝概·文概》),極富浪漫色彩。

《莊子》的主要文學特色有:

其一,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莊子》的一大特色。

莊子在文章中大量運用寓言,全書“寓言十九”,說明寓言是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莊子說理,不以邏輯推理為主,而是常以寓言代替哲學觀點的闡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邏輯性論述。

如《逍遙游》、《人間世》、《德充符》、《秋水》,幾乎都是用一連串的寓言、神話、虛構的人物故事連綴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動物的對話中,超出了以故事為例證的意義。

莊子還塑造了大批畸人的形象?!盎苏撸谌硕坝谔煺?。”(《莊子·大宗師》)其實莊子自身也是這樣一位畸人。《人間世》和《德充符》中寫了一大批殘缺、畸形、外貌丑陋的畸人?;诵蜗髷U展了古代美學的范疇,具有較高的美學意義和價值。

其二,富于抒情性,是《莊子》的另一特色。

莊子并沒有完全逃離現(xiàn)實,他的許多作品對現(xiàn)實社會充滿著批判精神。在體物入微的描寫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達到了哲理和詩意的交融?!读杏堋防镉幸粋€莊子虛構的曹商使秦的事,這個舔痔破癰的故事極大地諷刺了自我炫耀、逢迎拍馬之徒?!吨翗贰穼懬f子對骷髏的一連串發(fā)問,充滿了人生的傷感。在楚狂接輿歌中,表達了出生于亂世的絕望和悲哀。著名的莊周夢蝶寓言,在齊物的妙思中散發(fā)著人生的惆悵。匠石運斤的寓言表達了其失去諍友惠施之后的孤獨和寂寞。《逍遙游》的最后一段,作者情感濃郁地描述他所追求的心靈自由,精神無待的至人境界,充滿了詩情畫意。

其三,章法和結構亦極富特色。

莊子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開闔,變化多端。將深邃的思想和濃郁的情感融入行文之中,把每一個故事環(huán)環(huán)相套,連綴成一個整體,形成獨具特色的連環(huán)式結構。《養(yǎng)生主》一篇即是如此。

其四,語言具有詩化風格。

《莊子》語言奇峭富麗,生動潑辣,節(jié)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清人方東樹說:“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fā)想無端,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xiàn),無有定形?!保ā墩衙琳惭浴肪硎?/p>

莊子對后世特別是魏晉以后的文人影響極大。李白、柳宗元、蘇軾等大作家無不受莊子之影響。宋蘇軾自謂:“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保ㄌK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魯迅也承認他自己“就是思想上,何嘗不中些莊周韓非的毒”(《寫在〈墳〉后面》)。

《莊子》還是中國小說之祖。不少學者認為《莊子》是小說的源頭。“小說”二字的連用,最早就是見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莊子散文確實有不少寫得故事曲折,個性鮮明的,如《盜跖》篇寫孔子勸盜跖改惡從善,寫得一波三折。

六、《荀子》

荀子(約前298—前238年),名況,時人尊稱荀卿,漢人為避漢宣帝諱有稱其為孫卿者。戰(zhàn)國末期人,生于趙,游于齊、秦,仕于楚,為蘭陵令。

荀子講學論道,融百家之長,曾在齊國稷下學宮“三為祭酒”(當時的祭酒并非官名,而是德高望重者),“最為老師”,備受尊崇。荀子是戰(zhàn)國后期著名的儒學大師,也是我國先秦時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思想方面,荀子針對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惡論”,宣稱“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還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觀,并主張人定勝天。

個人影響方面,李斯、韓非都出自他的門下,荀子思想也是法家思想的源頭之一。

諸子說理散文到了《荀子》,已是自成體系的專題論文?!盾髯印窌械奈恼露酁殛P于社會政治、倫理、教育等方面的長篇專題學術論文。其文學特點有:

其一,論點明確,論斷縝密,結構謹嚴,風格樸實、深厚。荀子宣稱:“君子必辯”,其分析辯證的手法更為高超。

其二,善于運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為論據,巧譬博喻,反復論證?!盾髯印分模嘤帽扔鞫儆迷⒀怨适?,《勸學》一篇最為突出。

其三,造語簡練,多用鋪陳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齊流暢,適于誦讀。

《荀子》中還有一組稱為《賦篇》的文章,荀子是以“賦”名篇的第一人,因而歷來被認為是賦體的創(chuàng)始者(水天生、孫安邦《荀子譯注·代序》,張覺撰《荀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另外又有《成相篇》,以民間歌謠形式表達他的政治思想。其形式如后世大鼓、彈詞之類的曲藝作品,在當時誠屬新創(chuàng)。

七、《韓非子》

韓非(約前280—前233),韓國公子(庶出)。

韓非的著作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共55篇。

韓非的思想淵源不一而自成體系,他的政治學說基本上是前期法家“法”、“術”、“勢”思想的結合。他將商鞅的“明法”,申不害強調的“任術”,慎到宣揚的“乘勢”融為一體,并且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論,提出“執(zhí)法、用術、抱勢”(《定法》)的主張。法就是法紀律令;術是君主考查和駕馭臣下的方法,近似于今天所說的權術;勢是統(tǒng)治者的威勢。

韓非不僅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戰(zhàn)國末期集諸子學說之大成的思想家。漢代以后,韓非學說雖失去其顯赫地位,然而歷代統(tǒng)治者大多實行“陽儒陰法”的治國策略。

《韓非子》的文學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

其一,集論辯藝術之大成。韓非雖口吃而善著書。其文章具有高度的總結性和非凡的深刻性,風格峻刻峭拔。其文長于說理,筆鋒犀利,論證精密透辟,判斷準確簡潔,“如老吏斷獄,咄咄逼人”。

其二,植根現(xiàn)實的寓言?!俄n非子》寓言故事的數(shù)量居先秦散文之首位,書中共有寓言故事300多則。韓非使寓言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首創(chuàng)了獨立的“寓言群”這一結構形式?!秲φf》六篇便是包括204則故事的一個巨大的寓言群。題材主要采用歷史事跡和現(xiàn)實生活,很少擬人化、虛幻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