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師恩難忘何為報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記憶的長河中,每每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些事情即便剛剛發(fā)生,但很快便會遺忘;有些往事盡管年深日久,甚而長達數(shù)十載,卻刻骨銘心,總是揮之不去。可不是嗎?40年前,我在上海市普陀區(qū)曹楊中學度過的高中二三年級,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當年在這里所經(jīng)歷的一切,那寬敞溫馨的校園、可敬可親的師長、同窗共讀的學友,至今還不時在腦際里浮現(xiàn),一幕幕、一位位、一樁樁,歷歷如昨。
我原是普陀區(qū)勤儉中學高中一年級學生。1959年秋季,根據(jù)全市中學布局的統(tǒng)一調(diào)整,建校剛滿4年的勤儉中學,改制為普陀師范??茖W校,我們班級隨之被轉(zhuǎn)入曹楊中學,繼續(xù)高中二年級的學習生活。對這次集體轉(zhuǎn)學,同學們聞訊后無不歡呼雀躍,因為即將就讀的是一所在上海名氣更響、師資力量更強、各方面條件更為優(yōu)越的中學:那兒有老資格的校長、高水平的老師,有嚴明的校風、先進的設(shè)施,有來自印度尼西亞、在校住讀的華僑學生,尤其是擁有不少全市中學系統(tǒng)的“第一”,以及普遍公認的較高的升學率……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來到曹楊中學,宛如進入一個偌大的公園、知識的殿堂。極目四望,那三幢依次排列、高大明亮的教學樓,那小巧玲瓏、別有一格的辦公樓,那一字排開、鱗次櫛比的宿舍樓,在層層綠蔭的掩映下顯得風姿綽約、令人神往;那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操場,那毗鄰而建的籃球場,那設(shè)施齊全的實驗室、勞作坊,真讓人羨慕不已。有幾位好動的同學,來到操場上禁不住躍躍欲試,來了個人仰馬翻。
當然,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是這個校園里的脊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校領(lǐng)導和辛勤耕耘的園丁們。
先說學校領(lǐng)導。校長王長仁,他寬闊的額頭、稀疏的頭發(fā)、濃密的粗眉、炯炯的雙眼、高高的鼻梁,給人一種軍人威嚴兼有學者氣質(zhì)的印象??梢哉f,他是我們?nèi)熒畛绨莸呐枷?。這固然與他具有山東人的耿直豪爽——一位揮戈沙場的南下干部有關(guān),但更主要的還在于他愛校如家,愛才如命,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他每次在大禮堂做報告,盡管帶有濃重的山東口音,有時吐字也不大清晰,但師生們都屏聲靜氣地洗耳恭聽,不敢有絲毫疏漏。教導主任周頌高,中等個兒,謙遜儒雅,堪稱一位學者型的領(lǐng)導。他性格內(nèi)向,話語不多,但組織教學、安排課程胸有成竹,駕輕就熟,稱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行家里手。他在化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和科研上都有一定造詣,出版過這方面的專著,在上海教育系統(tǒng)有一定的知名度。學校有這樣的兩位領(lǐng)導掌舵,我們做學生的怎能不感到自豪和榮耀呢?
至于同我們朝夕相處的老師們,在培育新苗和為人師表方面,誰也不怠慢,個個是模范。他們對教學科研的嚴肅認真,對寫作教案的一絲不茍,對上課儀態(tài)的端莊大方,幾乎達到了無可挑剔的程度。他們數(shù)年如一日,積小勝為大勝,像辛勤園丁澆灌著我們這些稚嫩的幼苗,如春蠶吐絲為我們編織著知識的錦繡,似春風化雨滋潤著我們天真無邪的心田。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任課老師們的舉手投足,他們的音容笑貌,至今還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里:政治課老師徐銘的溫文爾雅,語文課老師錢南山的博學多才,寫作課老師劉昌光的幽默風趣,俄語課老師劉孝悌的寬厚大度,代數(shù)課老師劉舜華的熱情干練,幾何課老師葉碧天的精明細致,物理課老師朱運昌的持重練達……怎么也不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梢园l(fā)自內(nèi)心地說,即使給每位任課老師寫一首詩、譜一首曲,也表達不盡莘莘學子對恩師的愛戴!
在曹楊中學兩年學習生活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何止上面提到的任課老師,還有不少默默無聞的政工干部和后勤人員,校團委書記孫茝芬老師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說句心里話,我能從辦班級黑板報,到主編面向全校學生的油印小報,以至被推薦為《青年報》的通訊員;我能從平時羞于啟齒、一講話臉就紅,到逐步能主持團組織的會議,進而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作傳達講話;我能從一名普通的基層團干部,到擔任校團委副書記(書記為專職政工干部),并作為全市優(yōu)秀中學生干部的代表,出席1960年召開的上海市第三次青年代表大會,獲得多方面的榮譽……這一切,無不滲透著孫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平時,孫老師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姐,對我無微不至,關(guān)愛有加。我們經(jīng)常在團委辦公室面對面交談、心貼心溝通,我有了成績,她充分肯定、熱情鼓勵;我若有難處,她教你辦法、給你力量。不消說,孫茝芬老師的言傳身教,她的平易近人,她的循循誘導,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種種點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實實在在發(fā)揮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
在我的高中二三年級,在我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在我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母校曹楊中學師長們的栽培之恩,我永遠也不會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