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訪著名學者、《儒藏》編纂與研究

和記者談心——記者的訪問記(湯一介集) 作者:湯一介


首席專家湯一介

夏欣

“種種跡象表明,人類文化正在和即將進入一個新的軸心時代”;“21世紀的中國文化將在‘反本開新’的基礎上形成新時代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不久前舉辦的中西文化與人的精神發(fā)展學術論壇上,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先生一番頗具新意的發(fā)言給人印象深刻。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提出“軸心時代”的觀念,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文化是“軸心時代”的幾大文明之一,軸心時代的思想傳統(tǒng)經(jīng)過發(fā)展,已成為人類文化的共同財富。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新的飛躍無不是在對“軸心時代”回顧、傳承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并被它重新點燃,發(fā)出新的光輝。如“文藝復興”、中國的宋明理學等。湯一介先生認為,當今世界上多種文化的發(fā)展很可能是相對兩千多年前軸心時代的又一次新的飛躍,中國文化也將在新一輪的“反本開新”中推進:必須對我們文化的源頭有深刻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對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創(chuàng)造出新的文化理論。

湯一介先生的觀點讓人聯(lián)想到他的一個新的身份——文化巨著《儒藏》編纂與研究的首席專家、總編纂;聯(lián)想到儒家思想是軸心期中國思想的重要部分;聯(lián)想到《儒藏》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的劃時代意義。他以這一身份接受采訪的時候,首先傳達的也是這樣一種對“文化的自覺”的呼喚。

大規(guī)模的編纂《儒藏》不是為裝點門面,發(fā)思古之幽情。對此,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的湯一介先生從不諱言。他說在我國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儒”、“釋”、“道”歷來三分天下,但三家的地位顯然不同。從經(jīng)典體系看,“六經(jīng)”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華,而在先秦各家中,唯儒家歷來以自覺傳承“六經(jīng)”為己任。歷代儒家學者對“六經(jīng)”不斷地整理、解釋以及對其中思想文化的推衍與發(fā)展,構成了儒家典籍體系的主要內(nèi)容。正是由于如此久遠的文化根源和儒家在傳承歷史文化中的自覺努力,不但使歷代主政者無不重視儒家的政治、文化功能,也使得儒家的價值觀逐漸成為中國人價值觀的主體,儒家的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遠神近人的人本取向等滲透到中國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歷史地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流。

然而如此地位的儒家思想文化在兩千多年以來卻沒有集典籍、文獻于大成的被搜集整理為一個完整體系,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缺憾,何況歷史上已編纂過多種《佛藏》和《道藏》。如果說編纂《儒藏》明清兩代因工程浩大議而不能決,今天則時不我待?;谶@樣的想法,一些人文學者不斷為此鼓呼,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湯一介就提出過有關建議。

因此有了北京大學各學科學者緊鑼密鼓長達整整一年的先期準備論證,有了三大厚本洋洋10萬言的競標申報材料,北大最終以絕對學科優(yōu)勢和綜合實力于去年10月中標,“《儒藏》編纂與研究”正式被確定為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競標的塵埃落定,頂著課題“首席專家”頭銜的湯一介立即率隊轉入操作程序,此項工程在靜靜醞釀中徐徐啟動。據(jù)他介紹,隨著工作一步步深入,一些前段時間爭論不定的問題有的漸漸明朗:比如全部計劃按《精華本》和《大全本》的編纂分兩步走?!熬A本”預計6年內(nèi)完成,內(nèi)容從儒家典籍的每部類中挑選20種左右最有代表性的、約500種編輯成冊;《大全本》計劃再用10年出齊。兩種紙介質本全以豎排、繁體、帶標點、附??庇浀男问匠霭?,并將做成全文電子版。編纂體例確定為按四部分類,并初步擬定在經(jīng)、史、子、集等編的基礎上,再加兩部,一部為新出土的儒家文獻;一部為散失在各類圖書當中的儒家學說輯佚,因此工程全貌將涵蓋儒家所有經(jīng)典和歷代的絕大部分注疏、學者研究文獻等。

關于整個《儒藏》內(nèi)容斷代止于清末的問題,湯一介解釋說,這是因為只有清以前的儒家思想才可歸于正統(tǒng)。至于16年時間是否能夠完工,一些學者尚有懷疑,還有學者對幾萬種以上的儒家典籍是否都要收入提出異議,建議其中有些意義不大的篇目可考慮以存目的形式收入,湯一介先生認為這一點確有合理性。

他還介紹說,目前《精華本》目錄已經(jīng)編就,將作為向各方面征求意見的基礎?!洞笕尽返臄?shù)萬條目錄準備用3年時間完成。

建立這一儒家思想文庫的非凡意義在歷史,更在今天。湯一介說這次此事重提,還源于北大3年前新上任的吳志攀校長與他的一次有關謀劃北大學術發(fā)展的談話。湯一介當時的另一個想法是,在一度重科技、輕人文的大環(huán)境下,北大文科同樣受量化考核之困、學術浮躁之擾,在走下坡路。而北大文科是應該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的,他這一代人也有責任為帶動和重振北大文科做點事情。

《儒藏》的編纂尤其能體現(xiàn)這個分量。所以北大將在編纂《儒藏》的同時,組織一批相關的課題研究。如決定編纂9卷本的《中國儒學史》,這件事已頗有遠見地從2002年啟動,計劃2005年完成。同時在總課題進行的16年內(nèi),還將研究出版100種儒學研究專著,其中特別強調(diào)要針對與現(xiàn)實有關的、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如“儒家思想與生態(tài)問題”、“儒家思想與民族凝聚力”、“儒家思想與全球倫理問題”等。為編纂《儒藏》后繼有人,還決定從今年起,招收一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一邊參與《儒藏》編纂工作,一邊系統(tǒng)學習儒家思想和儒家典籍,同一地區(qū)的高等學校還可以實行聯(lián)合培養(yǎng)。

8到10億字,數(shù)百本,16年,如此浩繁的工程規(guī)模絕非北大一支研究力量單槍匹馬就能完成,必須有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的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為此,湯一介先生忙于四處調(diào)查、委托,頻頻向全國各兄弟學術單位發(fā)出合作邀請,計劃用一年時間把《儒藏》分成若干子項目,多方合作完成。他高興地說,目前已經(jīng)有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周易研究所、古籍研究所、華中師大、陜西師大、西北師大、杭州大學、浙江省社科院等學術單位加盟研究隊伍,更多的學術單位的加盟還在醞釀中,他說這支隊伍最終將達到數(shù)百人。

76歲的湯一介先生最近也常常“把睡眠丟了”。盡管睡不好,他并不認為擔此重任會影響健康,相反,甚至認為“這樣可以讓自己衰老的速度慢一些”,他準備以這樣的工作節(jié)奏干到80歲,然后退至二線干。

湯老由衷的熱情來自中國人文學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責無旁貸地為世界認識研究儒家思想這一全人類的財富提供最完整的材料,同時重現(xiàn)和回顧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源頭,推動我們對自身文化的形成過程、特點及發(fā)展趨勢作出認真的思考反省,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真精神,使中國文化最終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原刊于《光明日報》,2004-01-1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