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讓喜歡的事成為工作

每個女孩都是生活家:好感生活的32個提案 作者:蜜思 著


從頭到尾做好一件事

彭浪/文

如果你問我們幾個小伙伴,成立“蜜思”這幾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是出了幾本作品,收獲了多少粉絲,抑或是賺了多少錢嗎?都不是。最大的收獲,是體驗到從頭到尾做好一件事情的樂趣。

從頭到尾做一件事,說起來很簡單,要做到卻不容易。以前我們當編輯,大家有句共同的口頭禪“我家孩子”,說的是自己的書,就像十月懷胎誕下的孩子一樣寶貝。不過那時我總覺得,自己充其量只是這孩子的接生婆而已。

在工業(yè)社會里,很多人都只是螺絲釘。一個項目層層拆分,最后每個人都只負責手頭的一部分。即使完成得再好,只要沒體會過從頭到尾完整做一件事情的樂趣,就很難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身而為人的完整性和使命感。對于編輯而言,哪怕書再成功,也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功勞。而一旦失敗,又會遺憾有太多自己不能控制的環(huán)節(jié)。

這讓我們產(chǎn)生強烈的沖動,想要生個“自己的孩子”,完完全全從頭到尾做一套自己的書。2013年4月,“蜜思”五個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美食小情書”第一季出版了,共三本:《幸福,一手“煲”辦》《愛自己,好好吃早餐》《好菜知時節(jié)》。那時候,白天都還在單位上著班,晚上則為了這套書奮戰(zhàn)熬夜,從選題策劃、找出版社,到寫稿、設(shè)計,再到宣傳推廣,我們真的是全部親力親為。雖然最后仍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自己更完整的價值。

比如蔚蔚是一個設(shè)計師,做完這套書,她意識到也許自己是不應(yīng)該受限的,設(shè)計師也可以參與選題策劃,甚至可以學習寫作。策劃、寫作也是一種設(shè)計,而不單單只有點、線、面、色彩、結(jié)構(gòu)、圖形,才是設(shè)計。

比如西西,之前不是資深編輯,對自己的策劃能力和做書實操能力都不夠自信。但在操作這套書的過程中,恰恰是她的踏實高效的執(zhí)行力,保證了整套書的順利出版。而且,她負責編寫的那一本,最終還是最暢銷的一本。

于是,到了“美食小情書”第二季,我們就想更加貫徹“從頭到尾”這一點。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的文圖互動是非常高難度的。如果不是有一個從創(chuàng)意到插畫、設(shè)計都配合良好、互相高度認同的團隊,憑一個普通編輯的單打獨斗,很難做到這一點。

如果是一個編輯,基本流程無非是拿到作者的成型文字之后,構(gòu)思插畫風格,待插畫完成后再交由設(shè)計師設(shè)計、排版。

到了我們這里,有時候是文字創(chuàng)意在先,插畫和設(shè)計來配合。比如,《愛,不停燉》是一本關(guān)于煲湯的書,從單純的養(yǎng)生,我們想到了心靈的滋養(yǎng),于是有了一個創(chuàng)意,為每一道湯都配上一道心靈美食,比如電影,比如圖書。自然,設(shè)計上受到啟發(fā),借鑒了電影演員的出場方式來介紹食材。

而《我們要好好的,吃晚餐》卻是設(shè)計先行。設(shè)計師蔚蔚提議用一個像桌布一樣的九宮格做底圖,擺上不同的菜,九個格子可以有無數(shù)種變化。所以,在創(chuàng)作時,所有的菜式擬定都以能擺在九宮格上作為基礎(chǔ)。九個格子,展現(xiàn)出兩個人的種種關(guān)系,或平淡,或浪漫,偶爾還有一個人的孤單……

至于《我要的甜蜜“汁”味》,是關(guān)于各類飲品的。它們平時都不是主角,所以一開始,我們也想不到好的表現(xiàn)形式。直到看到一本日本的飲品書,把杯子擺在草叢中,擺在瓷磚地面上,原來,飲品還有我們想象不到的那么多可能。于是,思路一下跳躍開去,請插畫師畫了幾十個和飲品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小元素,比如旅行箱,比如旋轉(zhuǎn)木馬……插畫師盡情發(fā)揮之后,再交給設(shè)計師隨意拼貼,一只兔子藏在杯子背后,或者杯子里開出一束鮮花。這個時候,文字作者再去挖掘畫面的詩意,配合不同飲品撰寫文案,展示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

一件事情,若能從頭做到尾,真的是能煥發(fā)出無限可能。

當然,從頭到尾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只是天馬行空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過程的曲折,暫且不表。只說書下印廠那幾天,一旦文件有問題,出版社、印廠就會電話過來。有時候真是頭疼得不想接電話,若是以前,要不就去問領(lǐng)導、前輩,要不就推給設(shè)計師了。現(xiàn)在,必須自己詢問每一個人,自己思考判斷問題到底出在哪,如何補救,還得深入了解每一個可能出錯的環(huán)節(jié),防止下次再錯。

可是,幾次下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輕易抓狂,不再隨意怪別人,不再逃避問題,而是能夠跳脫情緒冷靜地判斷。

真正學習和體驗從頭到尾做好一件事,我想,這也是創(chuàng)作和工作的最大區(qū)別吧。創(chuàng)作中的人是更完整的人,他能體驗從構(gòu)想到親自操作再到看到成果的整個過程。他對自己的作品是全部了然于心的,他與自己的作品建立起了一種內(nèi)在的情感聯(lián)系,當然,因為對整個作品負有責任,他也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和考驗。這會催生出一種使命感。

當然創(chuàng)作也可以成為一門工作,但大部分人的工作,還是被分解的,不能決定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最后呈現(xiàn)的樣子。趕緊完成這個部分吧,反正最后的結(jié)果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一旦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難免就懶于思考,推卸責任。

所以,不妨試試從頭到尾做好哪怕一件小事。慢慢地你就會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吧。

讓喜歡的事情成為工作

彭浪/文

記得高中畢業(yè)填志愿的時候,班主任極力鼓動我去填報金融政法類專業(yè),一句話,好找工作??晌覅s一門心思報了中文,唯一的理由就是,那不是我喜歡的,我將來不想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學校宣傳的案例,永遠是外企、公務(wù)員、考研或者出國留學,流行的職場勵志書也是《杜拉拉升職記》。至于為什么要往這條路上走,沒有人解釋,你喜歡什么,也沒有人關(guān)心,更不會有人教你,如何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大學畢業(yè)后,一根筋地選擇了出版行業(yè),喜歡看書的人做了編輯,便覺得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了。不過,這個行業(yè)的標準很多時候依然是“成功”,做出了暢銷書是成功,賺到了錢是成功。至于你喜歡什么樣的書,你要如何才能做出這樣的書,抱歉,還是沒有人能教你。

將生活的熱情與美感透過工作傳遞出去,而工作中獲得的回響又使得自己每天的生活更豐富而且享受—這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了。

后來,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做起了“蜜思工作室”。我們不想了解現(xiàn)在流行什么書,我們只問自己,你想做什么書,然后,我們互相幫助,一起去做。幾年過去了,竟然也做成了七本書,而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走著,也幸運地遇到了喜歡我們的人。

沒有人告訴我們,有什么方法能讓喜歡的事情成為工作,只是我們堅持認為,人生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沒人教我們,我們就自己摸索,不怕跌倒,不怕走彎路,慢慢地,把喜歡的那一份事情,變成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有了這樣的心路歷程,便不難理解我們對《讓喜歡的事情成為工作》這本書的熱愛了吧?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一本書,展示出關(guān)于工作的豐富的可能。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還是臺版書,名叫《女設(shè)計師:她們的工作空間、創(chuàng)意和夢想》。

從書名不難了解,這本書主要展示了25位日本女設(shè)計師的工作空間,也穿插介紹了她們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理念、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以及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這里面每一個職業(yè)都讓人羨慕不已,有服裝設(shè)計師、平面設(shè)計師、花藝設(shè)計師、插畫師、玩具設(shè)計師、調(diào)香師,等等。

而她們的共同點主要有二:一是每一個人的工作,其實都是把一份小技能或者小愛好發(fā)展到了極致,比如料理、針織、繪畫,這個世界上可以用來賺錢的工作真的是非常非常多;二是,每個人的工作空間都非常美,非常具有生活氣息。因為從事的是喜歡的工作,所以工作室也不再是一個硬梆梆的詞,而是充滿了可愛的溫暖的個人氣息。

這本書還邀請臺灣當?shù)氐脑O(shè)計師們寫了推薦序。

人像攝影師簡伶玲說:“能將夢想與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的職業(yè),是最幸福的職業(yè)!夢想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女孩的一生?!?/p>

院子咖啡女主人愛米雷說:“能夠?qū)ι畹臒崆榕c美感透過工作的方式傳遞和分享給他人,而工作中獲得的回響又使得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更豐富而且享受—這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了?!?/p>

生活美學設(shè)計師張小珊則最認可書中的一句話:“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p>

這些話,每一句,都說到了我們心坎里,這不就是我們“蜜思”的追求嗎?

后來這本書被內(nèi)地引進,書名改為《讓喜歡的事情成為工作》。這個書名可真是提氣?!白屜矚g的事情成為工作”,多么理所當然的事情,為什么現(xiàn)在才有人提起?

如果你對可愛、時尚的小物品感興趣,如果你對漂亮的室內(nèi)裝飾感興趣,如果你想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工作,如果你心中還有對于未來的夢想,那么,一定要去看看這本書,想象一下自己的人生還有沒有更多的可能。

就像書中說的:“請不要只是埋頭于現(xiàn)在的工作,想象一下1年后,10年后的自己?!?/p>

最糟也最棒的人生,是從缺陷中找到美好

彭浪/文

我是帶著挫敗感離開職場的。畢業(yè)之后,一門心思想成為一名圖書編輯,先后任職兩家單位,想做的選題方向都不太被認可。

那個時候有一種年輕的驕傲與無畏,若是不開心,便覺得有天大的委屈,若是想做什么,便有天大的勇氣。于是,在工作三年多的時候,我決定當個自由職業(yè)者。

心理終究是忐忑的:為什么我在職場上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呢?從未得到職場認可的我,有能力走好自由職業(yè)之路嗎?幸運的是,這時看到了《最糟也最棒的書店》這本書,說它是我的“命運之書”也不為過。

那是2012年,松浦彌太郎在中國還沒成為人盡皆知的生活美學大師,他主編的這套“只工作,不上班”書系也剛引進不久。書系作者包括蜷川實花、皆川明、中原慎一郎等人,表面看是很知名的設(shè)計師或藝術(shù)家,本質(zhì)上卻是一群自由職業(yè)者,通過不同的路徑奮斗,終于從事了真心熱愛的工作。而松浦描述自己人生故事的那一本,就叫作《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故事的起點從高中休學開始。

上高二的松浦對人生有很多疑問,比如“必須去上學”這件事就讓他覺得不對勁,他總會想:為什么有些事是正確的?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這樣做?可學校里的老師也無法告訴他答案。

于是,他離開了學校,整天在電影院、公園、圖書館晃蕩。沒有任何想做的事,也沒有學歷,但總要找工作養(yǎng)活自己,于是開始打零工,做“拆屋工人”。身處社會底層,增長了不少見識,也知道為了生存,人必須要不斷努力。

松浦喜歡閱讀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向往那種“生活原來可以這么自由”的感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雜志上的美國風景照,想要去那里看看,他的生活才第一次有了目標,存錢去美國。

雖然不知道去了美國具體要做什么,松浦還是打了三個月工,辛苦存了五十萬日元就去了。在美國還是每天閑逛,從不會說英文,到慢慢交到些當?shù)嘏笥?,也干過搬家這樣的小時工。再拮據(jù)也沒關(guān)系,回日本打幾個月的工,存了錢再去。

在完全陌生的國家,有了獨立自主的機會,也慢慢自信起來。在美國,他見識了各種流行、非流行的文化,也從社會上的年長朋友身上學到了禮儀、品味,知道了如何辨識好東西和壞東西。對古董雜貨和家居飾品感興趣之后,就去了紐約打工,幫人家處理開店業(yè)務(wù)。沒有工作簽證,就三個月往返一次。工作中,松浦發(fā)現(xiàn)自己有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善于“找東西”,比如,去書店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看的書。

于是,他開始靠這個長處賺錢。在紐約的二手服飾店淘到好衣服,就賣給日本的服飾店。他本就喜歡逛店,尤其喜歡收集二手美術(shù)書籍,知道同一本書哪個店賣五十美元,哪個店賣到三百美元。五十美元買來,看完之后,一百美元賣出去,如果客人嫌貴,告訴他隔壁店可是賣三百哦,然后客人就會買了。

后來,松浦抱著自己淘來的書回到日本,竟意外地受歡迎,很多設(shè)計師、攝影師都買了他帶回的書。于是他想,這也許可以成為工作哦!至此,松浦彌太郎才終于走上了書店老板的道路。

原來,工作可以由自己創(chuàng)造?。∵@是全書中最震撼我的一處。之前在職場,我看到的,都是別人設(shè)定好的路,別人制定的標準,所以我才一直想要努力去適應(yīng),適應(yīng)不了,便對自己不滿意。離開職場時,心中也是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扇绻催^來呢,就像松浦彌太郎做的一樣,因為擅長找書,所以把它發(fā)展成了一個可以賺錢的工作。那么,即使離開職場,我們只要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設(shè)定好自己的標準,就能從中延伸出一條獨屬于自己的路啊!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像是一道光,又像是一次棒喝,所謂醍醐灌頂,無外乎如此吧?!按蠖鄶?shù)人都會先找出不好的地方或者欠缺的部分,然后想辦法隱藏或改進,以求達到理想目標。但我認為這種做法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不好的那一面也許也有好的地方,所以并不是將壞掉的部分修理好,而是大家都應(yīng)該去找出隱藏在缺陷里的美好。如果可以將好的部分做得更完美,不但可以彌補原本的缺陷,還可以讓它看起來更棒。”

松浦是在高村光太郎的詩《最美也最糟的路》中領(lǐng)悟這一點的,然后用自己的人生踐行了這一點。而這個領(lǐng)悟,也讓我輕松無比。對松浦而言,年少時的迷茫與無知也好,在美國時經(jīng)歷的曲折與困境也好,后來成為《生活手帖》總編輯、暢銷書作家也好,都并不意味著哪里是低谷哪里是高潮,他也從來不給自己打雞血,搞自我激勵那一套。說到底,無論怎樣的人生境況,對松浦來說,他都只是順其自然、遵從內(nèi)心地走了一路。

很感謝這本書在我的職業(yè)困惑期出現(xiàn),為我開了一扇窗。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我總會忍不住地焦躁,一味地想去找,又不知道要找什么。有時候,我也會為自己設(shè)定一個高目標,想著激勵自己去實現(xiàn)它,可一面對目標又不斷打退堂鼓,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傊?,這樣的情緒是很折磨人的,好像想努力,卻又總是使不上勁。總會懷疑自己,為什么我不能做到像別人那樣呢?

是的,不是最好也沒有關(guān)系,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壞的一面,而壞的一面里也隱藏著最棒的自己。不用掩飾,只要接受,找到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就好。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喜歡的東西

彭浪/文

下班回到家,如果沒有什么事,不如和我一起來看部電影。這部名為《永恒時刻》的電影,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但它如老照片般的泛黃光影,節(jié)制卻不乏激流暗涌的情緒,會慢慢把你帶入一個女人的一生。

如果你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也許你會在夢中不自覺地流下眼淚;要是萬幸你越看越清醒,我相信,你一定在其中體會到了真正的人生況味。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初的瑞典,瑪利亞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操持著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經(jīng)歷了工人大罷工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她的丈夫酗酒、打人、出軌,她到處給富人家做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懷孕……生活里滿是這樣那樣的瑣碎。唯一的偶然,是她買彩票中了一臺相機。原本她想把相機賣掉補貼家用,但照相館老板卻鼓勵她自己拍著試試。

家務(wù)時的靈光一瞥,或是孩子成長的某個瞬間,就這樣被凝固在膠卷上。生活似乎沒有什么改變,可是拍照的時候,洗照片的時候,她的眼里放著光。照相館老板和她之間產(chǎn)生了淡淡的情愫,但最終也發(fā)乎情止乎禮。孩子越生越多,男人屢次打她,生活境況有好有壞,她曾經(jīng)想要放棄拍照,也想過離開家庭,但最終都沒有。她堅韌地活著,也一直堅持拍照,直到去世。

據(jù)說本片是根據(jù)瑞典史上首位女性攝影師瑪利亞·拉爾森的人生故事改編而成。但我想,片中的瑪利亞,應(yīng)該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過攝影師。她熱愛攝影,也許只因為照相機突如其來的出現(xiàn),讓她體會到了生命的激情和快樂吧。她說,我忘記了自己已為人母,感覺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這另一個人,才是潛藏在心靈深處的,被生活表象所掩蓋的真正自己。

很多人都在找自己。曾經(jīng),女人們被家庭和生活的瑣碎所束縛,沒有自己,就像片中一開始的瑪利亞,就像我們的祖輩和父輩時的女性。年輕時無暇喘息,無比絕望,有一天,孩子們長大,自己也老了,卻忽然發(fā)現(xiàn),人生是一片空白,還是絕望?;琶ι焓窒胱c什么,只能把孩子越抓越緊。

還好瑪利亞愛上了攝影,即使還是面對忙不完的家庭瑣事,但她的眼睛里有光,她時時刻刻都能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美。這是誰也奪不走的,屬于她自己的快樂。有了愛好,就有了精神支柱。即使她的丈夫驅(qū)趕上門來找她拍照的鄰居,她也能鎮(zhèn)定地說:“下一個!”

現(xiàn)代女性早已步入職場,看似逃離了家庭瑣事的束縛,卻依然面臨著相似的困境:每天忙不完的瑣碎工作,以及越來越喪失激情的生活。我們永恒的困境,不在于我們到底是受困于家庭瑣碎還是職場的瑣碎,而是我們做的,總不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那一件能夠點燃我們生命之光靈魂之火的事情。若人生沒有熱愛,便無法通過熱愛點燃那一個真正的自己。

可其實,熱愛是多么簡單的事。對瑪利亞來說,拍照不是職業(yè)不是身份,而是像喝水吃飯一樣自然,離不開放不下。熱愛也許無法為你帶來財富或名利,但它充盈你的靈魂,強大你的內(nèi)心。而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網(wǎng)絡(luò)時代,真正的熱愛帶來真正的擅長,最終變成養(yǎng)活自己的立身之本。

興趣、工作、生活高度統(tǒng)一的人生,每一件事都發(fā)自內(nèi)心去做的人生,才是有可能戰(zhàn)勝世間一切瑣碎的人生,不是嗎?

人生最重要,也最難得的是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像片中照相館老板皮德森先生對瑪利亞所說:“你看到了一個難以言表的神秘世界,只要看一眼,再也無法把視線離開。你無法回頭?!?/p>

手藝人般的踏實與專注,比夢想更重要

西西/文

在一個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解決的時代,可供發(fā)現(xiàn)、分享的事物越來越多,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力就越來越差。吃頓飯都要發(fā)三條朋友圈,專注于食物的味道卻變得越來越困難。但生活中需要專心的事情,又豈止吃飯這一件呢。

在《編舟記》這部電影里,主人公馬締光也與同事們卻花了15年編一本詞典。在一個大談IP、大談ABC輪融資的時代,15年編一本詞典,這是人們想都不會去想的事,更別說干了,而馬締卻干得無怨無悔,有聲有色。

這是一個看似很老土的關(guān)于圖書編輯的故事。玄武書房擬編纂收錄現(xiàn)代詞匯的詞典《大渡海》,德高望重的老學者松本負責此項目,可他的左右手荒木卻要辭職回家,性格浮躁的西岡又無法擔此重任,他們只好找來社交值為零但對詞語敏感做事認真的馬締……

編纂詞典并非易事,編輯們開始大量收集詞匯,看廣告牌、在餐館里面聽年輕人講話、整理其他詞典里面的詞條。有趣的是,馬締喜歡上了房東奶奶的孫女,松本老師就讓他來做“戀”這個字的注解,搞得馬締有些窘。但他從切身體會出發(fā),為“戀”字寫下了“戀上一人,寤寐求之,輾轉(zhuǎn)反側(cè),除此之外,萬事皆空之態(tài),兩情相悅,何須羨仙”這樣美的解釋。

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就是松本、荒木、馬締都會隨身帶一個小本子,叫作“用例采集”本。遇到新鮮的詞匯,或碰到另有新解釋的老詞語,都用筆記下來,作為編纂修訂的資料庫。生活與工作,工作與情感,相映相融,想必這就是“讓喜歡的事情成為工作”的人生狀態(tài)。還記得房東奶奶對馬締光也說:“你這么年輕,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真是太幸福了。”是啊,真是太幸福了,一種令人羨慕的職人生活,窮其一生,做一件事。

在編纂詞典的后期,校對人員發(fā)現(xiàn)收錄的詞匯有遺漏,但此時整本詞典已完成三次校對。馬締從椅子上站起來,先給大家道歉,他說:“有一個詞漏掉就說明可能還有其他詞漏掉?!比缓笞屓w人員留宿趕工,將所有詞條重新核對一遍,因為不能讓有漏字的詞典問世。

一遍遍核紅、校對、修改,妻子放在旁邊的面條都涼掉,看到眼睛模糊,寫到鉛筆只剩一小截。他不會表達,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松田龍平飾演的馬締光也有著木訥般的可愛。

圖書編輯給人的印象大概如此,呆板、不茍言笑、傳統(tǒng)、保守并缺乏樂趣,他們對紙的手感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看稿翻頁翻到指紋都磨掉……《大渡?!钒l(fā)布會那天,馬締望著松本老師的遺像發(fā)呆,對荒木說:“我覺得15年很短?!?5年,他把日子過得像編纂詞典一樣,為每個詞找到注解的同時,也找到了人生的一個個出口,收獲愛情、解決問題,日子平淡如水,又溫暖人心。

我真的好羨慕他,把自己的心安放在某處,用手藝人的專注,一步步前行,與細微和平凡踏實相處,這樣的人,不容易迷失,也更容易體味幸福,這比單純擁有夢想來得接地氣太多。

蜜思的朋友們 羊頭:工作的靈感來自于生活的熱情

“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心更自由,也更有責任感,很少迷茫,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一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會很激動,盼望明天快點來臨;一件重要的工作圓滿落幕,也會很幸福,能夠心滿意足地睡去?!?/p>

蜜思 先向讀者們打聲招呼吧!

羊頭 大家好,我是羊頭,跨界花藝師,yangflora花藝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一直致力于傳播自然美學,近幾年的主要精力會放在花藝創(chuàng)作上,除了個人創(chuàng)作,還面向普通受眾開設(shè)了插花課。

蜜思 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對花藝有興趣的,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之下,開始確定要去做這件事情呢?

羊頭 我從小就很喜歡花,前年偶然做了個插花小教程,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越玩兒越嗨了。真正確定要做花藝工作室,是從去年開始,除了開設(shè)插花課,還想做一些藝術(shù)項目和有趣的商業(yè)項目,想把花藝作為一種表達自我的語言,也作為跨界的載體,希望能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蜜思 在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羊頭 首先是修煉自己的技能吧。插花我是自學的,看了很多花藝方面的書,也看哲學、美學、藝術(shù)方面的書,也找了國外的視頻跟著做,然后自己反復(fù)實驗,多做多練。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梳理自己的思路,為什么要做,怎么做,獨特性是什么,如何加強……可列出來的東西非常多,需要整理和規(guī)劃,拉出時間線,把初心和階段性目標都寫下來,然后努力去做,不斷調(diào)整。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取舍,也要經(jīng)得住誘惑,總之心里明明白白的,對未來也比較有信心。

蜜思 現(xiàn)在的工作可以養(yǎng)活自己嗎?花了多長時間做到這一點的?

羊頭 可以。開始做的時候就能養(yǎng)活自己了,哈哈。

蜜思 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

羊頭 工作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現(xiàn)在很享受這種狀態(tài),盡情熱愛生活,然后把從生活體驗中得到的靈感轉(zhuǎn)化到創(chuàng)作中,在工作中認識的朋友也讓我的生活發(fā)生著變化,這種循環(huán)很微妙。

我的每周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插花課基本上都安排在周末,工作日我會留一兩天休息,其余時間都在準備插花課,或者進行創(chuàng)作?,F(xiàn)在接到的其他項目越來越多,一周休息的時間被壓縮了,每天的工作時間也變得更長。通常早上起床會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一項項完成,很多時候會同時處理幾件事。因為工作室就在家里,所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但我只會做簡餐,特別喜歡吃蔬菜和水果,最近在學做西餐。工作會一直持續(xù)到晚上9點左右,然后看看書,刷刷國外的網(wǎng)站,基本上12點左右才入睡。

蜜思 可不可以詳細說說你的一堂插花課,是什么樣的準備過程呢?

羊頭 雖然一節(jié)花藝興趣班只是2個小時左右,但是需要準備的東西非常多,大概會占用一周,甚至是一兩個月的時間,因為一個課程的主題設(shè)定和樣品制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非常喜歡創(chuàng)作的過程,每次選用不同的花器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非常規(guī)花器難度很大,但是很有意思。比如以鞋為載體,用特殊的技法創(chuàng)作花藝。

研究植物不同的質(zhì)感,通過經(jīng)驗選擇花期更長或者可以干燥的花材,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并在不同的背景中重新解讀作品,展現(xiàn)出不同的氣質(zhì),這些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蜜思 現(xiàn)在自由獨立工作,跟上班時候比,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羊頭 心更自由,也更有責任感,很少迷茫,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以前總有種替別人做事的感覺,遇到不喜歡的事情幾乎都是硬著頭皮做的,而現(xiàn)在喜歡就做,不喜歡可以拒絕,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對內(nèi)心也越來越誠實,似乎也變得越來越任性了,但是卻很開心。一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會很激動,盼望明天快點來臨;一件重要的工作圓滿落幕,也會很幸福,能夠心滿意足地睡去。

蜜思 將來有什么樣的計劃呢?

羊頭 希望自己在花藝方面越來越精進,會去國外跟喜歡的花藝大師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花藝理念。另一方面,想和各個領(lǐng)域進行融合,通過花藝進行跨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傊褪?,邊學邊分享,汲取能量的同時多給予,不設(shè)限,不畏懼,給未來一個大大的有力的擁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