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大人”的童年

陪我散步吧 作者:簡媜 著


“小大人”的童年

【作者交代】

這篇文章寫給小學(xué)生看的,大人請略過,除非您的童年極辛苦或極幸福——前者看了心里好過些,后者讀了會愧疚。愧疚是好事,好命的人若以為幸福是人生基本配備,可就不妙了。當(dāng)然,如果您認識愛抱怨又懶惰的小學(xué)生,麻煩您代我邀他來紙上相見,童年的我在此等他,不見不散!

親愛的小朋友:

我小學(xué)時最崇拜的一份報紙向我邀稿,希望我談一談自己的童年。我一口答應(yīng),因為小時候曾經(jīng)投稿未獲刊登,現(xiàn)在編輯主動邀約,當(dāng)然要把握機會。不過,這也讓我有點煩惱。我很少對小學(xué)生說話,十幾年前第一次應(yīng)朋友之邀到小學(xué)演講,那是有史以來最失敗的演講,不知是否空調(diào)太舒適的緣故,臺下小朋友東倒西歪睡了一半,有的仰頭張嘴說不定還流口水,臺上的我看了,心想:“要睡也要注意睡相??!建議老師教打瞌睡不被發(fā)現(xiàn)的技巧?!睕]想到自己也受到瞌睡蟲感染,眼皮越來越重,天啊,才早上十點耶!那次演講給我的啟示有二:一,我應(yīng)該去當(dāng)失眠治療師。二,小朋友一定睡眠不足。不過,今天我倒是不在意你們看我的文章看到睡著,睡前看書報本來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嗯,其實我有點在意你們看到睡著,為了擊退瞌睡蟲,我在文章中埋了幾個小問題,答案放在文末,你們可以想一想,如果能說中答案,表示你們竟然有穿越五十年時空的超能力,能掌握那時代的生活實況,換言之,根本就是個擁有老靈魂的天才兒童。)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我們就從“睡眠”開始談起。

我在你們這年紀時,每天晚上八點多就睡了,再遲也不超過九點。你們一定大叫:“騙人騙人,怎么可能,我們八點還在吃晚飯呢!”

真的沒騙你。我生長于純樸的農(nóng)村,四五十年前的宜蘭縣冬山鄉(xiāng)(原名冬瓜山,美稱為冬山)像處桃花源,茂密的竹叢及朱槿花圍出一個大大的橢圓,里面有一大塊曬谷場,場邊排著三戶人家,其中一戶就是我家。站在家門口向前看,只見遼闊的稻田一直綿延到遠處山腳下,藍天、山巒與稻原,偶爾還會飛過幾只白鷺鷥,風(fēng)景像一幅畫。不知名的鳥很多,我們最熟悉的是麻雀,又叫“谷鳥”,顧名思義,吃谷子的。(我跟麻雀斗過法,待會兒再說,如果忘了說,請“不用”提醒我。)鄉(xiāng)下麻雀瘦小,跟小孩一樣營養(yǎng)不良,但動作極為迅速,不像城市麻雀一只比一只胖,臺灣大學(xué)在舟山路有一處生態(tài)池,那里的麻雀胖到像鴿子,飛得好吃力,我都想寫信給校方想辦法幫它們減肥。

我從小呼吸到的空氣新鮮得像剛從太平山森林運下來的,飄著淡淡的青草味。當(dāng)然,如果你沿著小河走,就不是草味了,而是野姜花的清甜味。如果經(jīng)過一頭正在河里泡澡的牛,味道又變了,你的鼻腔里會有牛糞味。我們小孩最喜歡奔跑,放學(xué)回家的路隊只排一小段就散了,大家脫下鞋子(為什么脫鞋?[1])各自朝著家的方向跑,穿田埂、跳小河。跑步時,所有的田野氣息快速地掠過你的鼻腔,當(dāng)聞到牛糞味,就知道家快到了。

冬山河畔的老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從曬衣桿上的衣服判斷,有人還在爬。

我不知道你們放學(xué)后到睡覺前這段時間做什么?對我而言,這段時間非常緊湊、忙碌,比大老板還忙,所以必須動作快。

寫功課是第一要務(wù)。那年代的小學(xué)老師一個比一個狠,我們的阿爸阿母阿公阿嬤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家這個很皮,要是不聽話老師您盡量打?!崩蠋煹脑捑褪鞘ブ紱]人敢討價還價,每教新課,生字每個字寫兩行,課文抄兩遍還要背下來,次日若不是考默寫就是要背給排長聽。我阿嬤的脾氣不太好,看到我們開電燈寫功課就會罵(為什么罵?[2]),還會賞一個“五斤枷”——用彎曲的指頭敲你腦袋瓜。所以,回到家書包一放,趁著天未暗、唯一的那張大方桌還能借用(為什么說借用?[3]),我立刻全神貫注寫功課,把該寫的放左邊,寫完的放右邊,很像公務(wù)員在辦公。由于我上課專心聽講,因此寫起功課又快又整齊又正確,老師的紅筆幾乎都是打個大勾給“甲上”。不謙虛地說,從小學(xué)一年級起,我的功課從來不需要父母操心,他們從未問我:“功課寫完了沒?”我從小就有很強的自尊心,認為被這樣問是一件很丟臉的事,能為自己的功課負責(zé),讓我很有成就感。真的喔,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父母從未有一句話問我的功課、考試、成績、升學(xué),一句都沒有,全部由我自己安排,連小學(xué)畢業(yè)要念哪一所中學(xué)(我自己去打聽,據(jù)說學(xué)區(qū)那所中學(xué)有一些不愛讀書的學(xué)生耍流氓,因此決定跨區(qū)去念另一所中學(xué))、中學(xué)畢業(yè)后要怎么升學(xué)(我又衡量城鄉(xiāng)差距,決定離鄉(xiāng)到臺北考高中,以便將來較有機會上大學(xué))都是自己決定的。你們不妨反省一下,爸媽多久問一次功課?每周還是每天?該做的事拖拖拉拉不做被大人一直念,你覺得如何?你能像我一樣做到讓父母老師不再問你功課嗎?

這不難做到,學(xué)校不會給超乎學(xué)生能力的功課,就看你要不要做到。我很享受能把功課做得完美、老師教的都弄懂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斷地激勵我更加進步,不但如期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yè),連沒交代的我也做了。這是我想跟你們分享的第一個心得:自動自發(fā)。在學(xué)習(xí)的路上,自動是左腳,自發(fā)是右腳,缺一不可。

天未黑,功課寫完了。把書包理好,次日需帶的東西也備妥,這樣明早吃飽飯背起書包就可以出門。因為養(yǎng)成事先整理的好習(xí)慣,所以我從未忘記該帶的東西。要知道,如果半路上記起要帶的忘了拿,絕對是“大災(zāi)難”(為什么是大災(zāi)難?[4]),沒人希望一大早就碰到難題吧。養(yǎng)成好習(xí)慣一點都不難,只不過把“該做的事”放在“正確的時間”來做而已。我是個很小氣的人,不愿花時間在小事上,最精省的方式就是預(yù)先準備、如期完成。父母都很忙,農(nóng)務(wù)家事就夠他們從天黑(凌晨)忙到天又黑,根本無暇管我的功課與生活事務(wù)。我從小就會體諒父母及阿嬤那么辛苦養(yǎng)育我們,不讓他們操心,所以凡事都能自理。這是我要分享的第二個心得:如果你體諒爸媽,那就學(xué)會獨立吧。

自己的事情做完了,接著是打電玩、看電視!對不起,我的童年沒這些“擾亂軍心”的玩意兒。慢著,電視倒是有的,我有個姑媽在臺北工作,帶回一臺黑白電視,大受附近鄰居歡迎,我記得晚上他們各自攜帶小板凳來看連續(xù)劇。除此外,只能看布袋戲、歌仔戲及卡通,我阿嬤不讓看“報告新聞”,她說:“一個人坐在那里講話貍鹿叫,有什么好看?切掉!”她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實施媒體管控的人。

所以,我們這一代農(nóng)村小孩的課外活動就是:家事、家事、做不完的家事。

“家事是媽媽(或外籍阿姨)的事,留給她做就好了?!币苍S你會這么說。

錯錯錯,家是全家人共有的,每個人都要分工分擔(dān),不可以有人當(dāng)少爺有人當(dāng)奴婢。若所有家事都丟給媽媽做,把媽媽累到中風(fēng)甚至早死,做小孩的會覺得光彩嗎?好意思說:“哎呀呀,我媽這個病完全是過勞,誰叫她那么愛做家事呢!”

由于是長女,我從小就在阿嬤與媽媽的調(diào)教中學(xué)習(xí)分擔(dān)家務(wù),我稱得上是“乖小孩”,除了做好她們吩咐的事也會自動自發(fā)學(xué)一點。記得七歲左右,搬把凳子墊腳站在灶前,握著比我的手臂還長的鏟子炒菜。還試著把傳統(tǒng)棉被店彈出來的十臺斤雙人大棉被套入漿洗得硬邦邦的大被套中(什么是漿洗?[5])。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卻養(yǎng)成我喜歡觀察別人如何做事的習(xí)慣,碰到不會做的會摸索解決之法,套一句阿嬤的話:“眼睛瞄一下就知怎么做了,哪需要步步要人教?!?/p>

我的“家事業(yè)務(wù)”包括:挑水、趕鴨子回家、菜園拔草抓蟲、挽菜理菜、剁番薯藤(為什么要剁?[6])、顧小孩、洗碗、掃地、收衣服、折衣服,把阿嬤放在曬谷場上曬的醬菜收進來(什么是醬菜?為什么要收進屋?[7])。我得注意天氣,那時候沒氣象報告,我們小孩從小學(xué)會看天的臉色,稱得上是小小氣象人員啦。

還有呢,曬谷場上還曬了稻草,做燃料用的。到五六年級時,這變成我的固定工作:我得把稻草卷成一只只的“草引”,如此才能放入灶內(nèi)燃燒。那時沒瓦斯爐沒電飯鍋,煮飯燒水都靠那口灶,因此草料用得兇,每次曬草總要卷很久。

老實說,放學(xué)回家看到一個籃球場大的曬谷場曬了滿滿的稻草,我也會唉聲嘆氣,真希望自己不要活在地球上。那怎么辦呢?只有四個選擇:

暫時離家出走,去同學(xué)家混到天黑再回來。不過,這招無濟于事,該你做的事不會有人替你做了,稻草一根也不會少。況且,說不定你的同學(xué)要做的比你多還要被打,如果她是童養(yǎng)媳的話。(什么叫童養(yǎng)媳?[8]

裝病。這一招很多小孩用過,故意躺在地上呻吟。但逃不過大人的“健康檢查”:摸額頭,沒發(fā)燒。舌頭伸出來,正常。翻眼皮,正常。大人大喝一聲:“叫你做一點事就假鬼假怪,皮在癢喔?起來!”只好乖乖爬起來。

一面做一面碎碎念一面罷工,最后,讓累了一天的媽媽一面罵一面收拾殘局,心情惡劣極了。

別抱怨,專心快快做完。

你會怎么選呢?我用十只手指頭向你發(fā)誓,最好的選項就是第四?!安槐г埂背蔀槲覐男〉酱竺鎸κ虑榈男睦頎顟B(tài),與其花時間抱怨最后還是得自己收拾,不如全力以赴當(dāng)作是鍛煉。有時我跟弟弟劃分范圍比賽誰先做完,較小的妹妹們當(dāng)我們的副手,把草引抱進廚房堆好。一喊:“預(yù)備,開始!”我們彎腰卷草,四只手像舞龍舞獅一般,卷好就往后丟,小副手像撿寶貝一樣趕忙撿起,抱著草引跑向廚房,跌倒了也立刻爬起來“沖向終點”。不消半個鐘頭,曬谷場清潔溜溜。團體合作加上游戲的氛圍可以讓枯燥的家?,嵤伦兊糜腥ぃ夷芸焖偻瓿?。這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三點心得:分擔(dān)家事。不要把勞動當(dāng)作是浪費時間,從中可訓(xùn)練做事技巧。

說到這,容我岔開講一件事。今年,我鼓起勇氣接受一間私立小學(xué)邀請去對五年級小朋友演講《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我已做好一半的人會睡著的心理準備,沒想到他們太給面子了,不僅沒睡著還反應(yīng)熱烈、提問踴躍,有個小朋友問:“如果您是老師,會送學(xué)生什么見面禮呢?”這問題有意思。我回答:“你們猜猜看,我會送什么?一,一本書與筆記本;二,一雙運動鞋;三,一支掃把與抹布?!蔽耶?dāng)場做了民調(diào),他們的選擇果然不出我所料(你會選什么?[9]),但不是我心中的答案。

做完家事,我“暫時”可以去玩,跟鄰居拍球或跳房子,不過只要“長官”呼叫就需中止游戲。這時也是媽媽開始煮飯的時間,我是老大,照顧弟妹是老大的天職,媽媽會把小孩交給我背,她才能快快煮飯。有一次,輪到我跳了,我把剛會爬的妹妹放在曬谷場地上就去跳房子,那次不知怎地好神勇跳不死,突然,聽到路頭那邊傳來隔壁阿婆的喊叫聲:“緊來喔!囝仔爬出去啰!”原來妹妹像得了自由的魚,爬出竹圍,當(dāng)我正神勇地跳房子時,她也很神勇地爬到外面的田邊小路。我趕快把這個“小動物”抓回來,慶幸她沒跌到田里吃水。這件事讓我嚇壞了,心想如果妹妹跌到田里淹死了怎辦?真的嚇到暗自發(fā)抖。

也許是身為長女的關(guān)系,我毫無怨尤地照顧弟弟妹妹,洗尿布(為什么要洗?[10])、喂飯(有時看他們吃得那么慢,剩兩三口,干脆替他們吃了)、洗澡、哄睡,甚至教功課。我不曾跟弟妹爭奪,總覺得有能力呵護他們是一種榮幸,“大姐情懷”也成為我的本能反應(yīng)。所以我要分享的第四個心得就是:期許自己做一個能照亮他人的人。從讓別人快樂的作為中獲得淡淡的喜悅,但是要記得,不要刻意張揚、邀功。

吃過晚餐,洗碗洗澡畢,就是一天中最放松、自在的時刻了。我喜歡畫布袋戲《云州大儒俠》或是楊麗花歌仔戲人物,也喜歡縫布娃娃。我這輩子從未擁有過洋娃娃,都靠自己發(fā)揮創(chuàng)意縫制:塞米粒的布偶,配上玉米須做的長發(fā)(沒錢買毛線),蠻可愛的。說到這兒岔開一下,有一年我到日本東京出差,同事寫了住址托我到一家洋娃娃專賣店幫女兒買個“店里最漂亮的洋娃娃”當(dāng)作生日禮物,多少錢沒關(guān)系。我去了,大開眼界,每個洋娃娃大小約一歲小孩,美冠寶飾華服宛如公主,我替同事選一個高價且漂亮的,當(dāng)下有一絲來自遙遠童年歲月的心思浮出來,要不要幫自己買一個以填補未曾擁有洋娃娃的缺憾?最后,我很理智地決定不買,原因很簡單,擁有洋娃娃的最佳時刻已過去了,我有能力買給自己店里最貴的那個,卻沒有能力喚回童年的熱情與渴望,花大錢買它只是堆在屋里占空間而已。當(dāng)然,如果哪一天我看到很像小時候縫的那個歪歪扭扭、用圓珠筆畫臉的布偶,說不定我會買來懷舊一下。

回到前文,很可惜,家里沒有故事書,無法享受閱讀之樂。我這輩子擁有的第一本故事書是小學(xué)三年級時小姑媽買給我的《靈犬萊西》,那只高大英俊的牧羊犬像一個隱形朋友陪伴我,所以某個程度而言,我也算是養(yǎng)過寵物啦。

創(chuàng)意能帶來很多樂趣,我很喜歡動手做玩具或組合文具(應(yīng)該是得自我媽媽的遺傳,我們都是閑不下來、沒事找事做的那種人),例如把寫短了不能握的鉛筆削一削塞入圓珠筆桿內(nèi),又能寫一陣子了。我們那時候必須寫書法,有一次,唯一的一支毛筆分岔了,我忽發(fā)奇想剪自己的辮子做毛筆,費好大的勁做成了卻無法寫(為什么?[11]),只好跟阿嬤要錢去買新的。鄉(xiāng)間竹叢很多,用老竹的竹籜剪成小風(fēng)扇葉片,中間穿一支竹枝,狀似竹蜻蜓,迎風(fēng)而跑,看它轉(zhuǎn)起來,非常開心。夏夜金龜子很多,像顆會飛的綠寶石,我們小孩子也會抓金龜子,關(guān)在鉛筆盒里,次日帶去學(xué)校炫耀。直到現(xiàn)在我還保留“動動手”的習(xí)慣,不需花大錢也能得到實惠美觀的用品,甚至做出獨一無二的美感。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五個心得:多動腦多動手,讓創(chuàng)意活化你的生活,帶來快樂。

講到這又要岔開了,你一定在想:“會不會忘記講跟麻雀斗法的事?”沒忘記沒忘記,不急不急,等一下再講。

坐火車去遠足,老師說:“笑一個!”大家都笑了, 只有一個小朋友故意做鬼臉,那個人就是我。

只要不下雨,大人小孩都喜歡在曬谷場閑聊、玩耍。初夏之夜,數(shù)不盡的螢火蟲閃閃爍爍,像一條流動的星河,那種令人贊嘆的自然之美永遠烙印在我的眼眸,終生不忘。我喜歡躺在長板凳上吹風(fēng),仰觀天上繁星及一輪明月,幻想未來。望著星月哼歌,困意從腳底往上蔓延,打一個好大的呵欠,不知不覺滑入輕飄飄的夢鄉(xiāng)。

是的,美好且無憂的睡眠,這是最后一個心得,也是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有的一種珍貴的幸福。當(dāng)所有的功課、工作都完成了,心情輕松,自然能領(lǐng)有美好的睡眠。若惦記許多功課債,熬夜趕工,一定會常常夢到要考試了卻沒準備,睡得很痛苦,像被一頭大象來來回回踩過一般。

今天,我與你們分享的都跟寫作無關(guān),卻跟學(xué)習(xí)態(tài)度與獨立生活能力有關(guān)。我希望你們趁早學(xué)會獨立自主,做一個能自我照顧也能照顧他人的人。我曾對我兒子說:“爸媽只是協(xié)助你成長的人,而且協(xié)助的范圍會隨著你的年齡增加而減少,你的人生必須靠自己開墾,不能靠我們保護。若我們一直呵護你,便是剝奪你為人生奮發(fā)的機會,等同于斷你的手腳?!?/p>

希望我分享的六個心得能讓你們靜下心想一想,若覺得有道理,不妨要求自己做到。若覺得沒道理,那就說一說你自己的道理吧!

無論如何,人生是你自己的。祝福你們都有能力打造一個亮麗且豐實的人生。

現(xiàn)在,你們一定在想:“麻雀在哪里?麻雀在哪里?”

麻雀要是乖乖在這里,就不叫麻雀了。請先讀注釋:

最后,來講跟麻雀斗法的事,注意聽:

稻谷收割之前,麻雀大出動,一大群鉆入稻田瘋狂啄食谷粒,根本不把豎在田間的稻草人放在眼里。阿嬤叫我與弟弟趕麻雀,問題是,人有腳沒翅膀、麻雀沒腳有翅膀,大熱天,我們兩個東跑跑、西跳跳,怪吼怪叫趕麻雀,像發(fā)瘋。它們從東邊飛到西邊只要咻一下,我們從東邊跑到西邊要喘很久,立刻覺悟這事只能斗智不能斗力。麻雀怕聲響,我們找來一個四方形鋁桶,對角切,變成兩個三角體,挖洞穿繩綁上一顆石頭,將它豎在桿子上,繩子的另一頭拉到家門口,只要遠遠看到麻雀來了,一拉繩,那顆石頭咚咚響,就能嚇跑小賊了。如意算盤撥得響亮,結(jié)果大失敗。原因是,從桿子到家門并非直線距離,繩子穿過竹叢,拉不動了,就算拉得動也沒用,因為那個桶是裝瀝青的,把石頭黏住了。最后,被大人笑“懶人想奧步(爛招)”,我們扯下那兩顆石頭丟麻雀,驚起一群小賊,嘰嘰喳喳,好像在嘲笑我們。

親愛的小朋友,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妙計呢?


【注釋】

[1] 跑步前脫下鞋子,寧愿腳底踩著碎石子路發(fā)痛,也不能把鞋子弄臟弄壞,因為大家的家境都不寬裕,家里大多有五六個小孩,鞋子很貴,最好是穿不下的時候還能傳給弟妹穿。

[2] 我阿嬤是非常節(jié)儉的人,看到我們開電燈寫功課就會罵:“日頭赤焰焰不寫,等天黑才寫,無睬電(浪費電)!”那時候的阿公阿嬤都是環(huán)保斗士,不準浪費。不要說“五谷愛惜”不可浪費食物,連日用品也要物盡其用。我們現(xiàn)代人太浪費了,實在對不起老一輩的人,更對不起地球。

[3] 唯一的那張大方桌是餐桌,我們都在桌上寫功課,若手腳不夠快,媽媽喊“收,吃飯”,你怎么辦?趴在地上寫嗎?要是那天的功課有書法,那就慘了。

[4] 我們都是走路上學(xué)的,約需三十分鐘,當(dāng)時鄉(xiāng)下沒電話,要是半路上記起要帶的東西,踅回去拿,一定會遲到。況且,爸媽知道你漏帶,不僅不同情你還會罵:“只會背書包,人去隨人去,人回隨人回,沒生頭殼給你?。 卑?,這種話實在很傷小孩的自尊,希望現(xiàn)代父母、老師不要用這種話批評孩子!但如果你一天到晚丟三落四,屢勸不聽,就怨不得家人不顧你的自尊了,因為,自尊必須建立在自我負責(zé)的基礎(chǔ)上。

[5] 鄉(xiāng)下當(dāng)年沒洗衣機,也沒任何可以幫助洗濯的化學(xué)洗劑,只有一塊南僑肥皂或象頭肥皂搭配草灰,便能洗遍天下無難事,完全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或皮膚過敏。鄉(xiāng)下人為了讓被套枕套硬挺,會把早晨煮稀飯的第一道清漿舀出來,用來泡洗好的被套,如此一來被太陽曬狠了的被套就像蘇打餅干一樣硬。你若問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也不明白。也許她們就是喜歡被子曬得硬硬的,蓋起來像下油鍋一樣有酥脆的感覺吧。

[6] 鄉(xiāng)下幾乎家家養(yǎng)豬,豬吃什么?廚余很少,最好的豬食是塊根植物“番薯”,也就是偉大的地瓜!有人說臺灣地形長得像地瓜,依照吃什么像什么理論,地瓜曾經(jīng)養(yǎng)活臺灣人,就算人人一張地瓜臉報個恩也是應(yīng)該的。怎么吃?人吃較嫰的“番薯葉”及埋在土里的塊根部分“番薯”,整條帶葉連藤的有個小名叫“豬菜”。所以,阿嬤若叫你去挽“番薯葉”,你應(yīng)該知道是給人一餐吃的不必摘太多,若叫你去割“豬菜”,你也要知道是給三四頭豬吃的要割很多很多,如果你弄反了,摘一籮筐給人吃、割兩三條給豬吃,你等著被罵“比豬還笨”吧。鄉(xiāng)下孩子每天都必須證明自己比豬還聰明,豬是我們不離不棄的學(xué)伴。豬菜要大灶大鍋大火煮熟才能喂豬,煮時整間屋子彌漫腥爛的味道,聞久了會覺得人生乏味。煮之前要剁,小山堆一般的藤葉,叫童工來剁,地上放一塊砧板,給一把不知第幾代祖先傳下來的又鈍又重大菜刀,蹲著,左手按大把藤葉,右手提刀,剁成兩三公分長的小段,也是小山堆一般,這種活應(yīng)該叫機器人做,沒機器人就叫小孩做,在被蚊子攻擊、燈光昏暗且心浮氣躁的情況下常剁到手指,別以為流血就能收工,錯錯錯,不必跟大人報告刀傷,自己去包扎,繼續(xù)剁。這是我最討厭的家事,但得到的訓(xùn)練是刀工不錯。說到底,天底下的事都有個理:有拜有保佑,有做就有得。只是當(dāng)下不知今天所做的何日能換算成所得。

[7] 醬菜是偉大的飲食發(fā)明,解決了物資匱乏年代的菜肴問題。鄉(xiāng)下最常做的醬菜有蘿卜干、醬瓜、豆腐乳、酸菜,每一樣都必須經(jīng)過復(fù)雜的日曬,要是被雨淋濕,結(jié)局只有三個字:“壞了了”。試想,你是五個頑皮孩子的媽,出門前三叮嚀四吩咐,叫孩子注意天色,要是下雨趕快把醬菜收進屋,孩子齊聲說:“知道了知道了?!惫唬麓笥?,你回家,果然看到醬菜已泡在雨水里,孩子們正津津有味看卡通:“飛呀飛呀小飛俠,在那天空邊緣盡情地飛翔……”這時,你會發(fā)怒抄起棍子打散一窩小飛俠,還是溫柔地說:“沒關(guān)系的,突然下雨真的不是你們的錯,看電視比較重要。”如果你選的是后者,我沒話說,只要求你記得,將來你的小孩要是做了類似的事,你也要比照辦理。

[8] “童養(yǎng)媳”是農(nóng)業(yè)社會重男輕女封建觀念下的陋習(xí),大多是貧窮人家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他人當(dāng)養(yǎng)女,長大后與養(yǎng)家中的同齡男子成婚。由于是自兒童起就養(yǎng)在家里以后要當(dāng)媳婦的,所以簡稱“童養(yǎng)媳”。養(yǎng)女的遭遇大都很辛酸,不僅沒有求學(xué)機會,還被當(dāng)成奴婢般勞動,遭受打罵。隨著社會進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養(yǎng)女漸成歷史名詞。

[9] 大部分的人選“一本書與筆記本”,其實我想送的是“一支掃把與抹布”?,F(xiàn)代小孩,不欠書讀,欠缺勞動習(xí)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10] 那時候沒有隨用隨丟的紙尿褲,小寶寶的尿布墊都是用舊衣裁制的,用臟了就洗,非常環(huán)保。問題來了,誰洗?當(dāng)然是媽媽,還有那個當(dāng)了“姐姐”的人。我不想描述如何一面憋氣別過臉不看、一面“刮掉”尿布墊上的黃金……

[11] 人的發(fā)絲太軟了,我因此知道毛筆不是用人發(fā)做的,高中時問毛筆店老板才知是用羊毫、狼毫做的。我當(dāng)時還想為什么不用豬毛?不過馬上就知道不可能,我家有養(yǎng)豬,你若跟我一樣天天看到豬,長大后才看到東坡肉(可惜你們正好相反,天天吃豬肉卻沒看過豬走路),就知道豬毛太短太硬不能做筆只能做豬鬃刷子。豬,全身都有用,以后不要再罵別人“豬”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