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一
一個不認(rèn)識源頭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
一個不懂得感恩和反思、不懂得情感和溫度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所以,我一直建議我們的年輕人多去讀一些有情感、有溫度、有信仰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可增加正向、正勢、正能量,可以使躁動不安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可以使快節(jié)奏的生活慢點下來。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科學(xué)和技術(shù),更需要信仰和情感。
倉央嘉措的詩和納蘭容若的詞,值得一讀,值得細(xì)細(xì)品味。我們可以忽視他們那個時代的凄涼和無奈,但要保存他們的那一份心情和執(zhí)著。因為我們每個普通人,做牛做馬,萬般無奈,常常身不由己,雖心有不甘,但每日依舊重復(fù)著瑣屑之事。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一種龍馬精神,必須要有一種孺子牛之魂。
一個是倉央,一個是納蘭,他們兩個是三百年前擁有絕世才華的文人墨客,也是重情重義、“清涼孤絕”的弱小生命。
人已故去,但他們那些雋永的詩詞永遠(yuǎn)在世間靜靜地流淌,被那些有緣的人,一次次記起,一次次感動,又一次次傳頌。
在他們各自的寂寞與悲傷中,因為世間那份最深情、最本心的愛,使得他們的世界變得溫暖;也是因為這份溫暖,使得他們的生命并不那么蒼白。
他們在各自的生命中用最純真的天性、最純真的初心,譜寫了一首首融入靈魂和骨髓的詩詞。
他們雖然有不同的命運,卻有著同樣的詩性和詞魂,有著同樣的真實與純凈。三百年后的我們,也因為他們的這一份真誠而感動不已、感嘆不已。
一個生命,若有真愛,若有真情,便不再蒼白。
性情中人,就是至真至善至美之人,就是人間之極品。
性情中人,有情有義,重情重義,感情充沛深厚,舉止率性而為,道義愛憎分明。
性情中人,應(yīng)該是忠于內(nèi)心感受的人,是感情豐富、情感大于理智的人,是能夠義無反顧的人,是敢愛敢恨、愛恨分明的人,但有時也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在現(xiàn)今這個越來越復(fù)雜的社會上,在物欲壓抑人性的潮流中,能凸顯其真實本性、真誠而感情豐富的人,就顯得特別稀有。
人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難以把握,所以說,性情中人就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變化不定的感覺。
性情中人不必定是一個有溫度的人,而這種溫度就是情感。
一個有溫度的人,心態(tài)陽光,有光度;
一個有溫度的人,生活熱情,有熱度;
一個有溫度的人,保持自信,有信度;
一個有溫度的人,微笑生活,有笑度;
一個有溫度的人,寬容他人,有寬度。
倉央的情詩是一顆滴血的佛心。他短暫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充滿了坎坷與意外。既有宗教的神圣,又有政治的詭譎;既有命運的多舛,更有愛情的凄美。
納蘭的《飲水集》,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魚,安知魚之悲?一切的一切,終歸于冷暖自知。
這兩個人間多情郎,一個“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另一個“看盡一簾紅雨,為誰輕系花鈴”。
一個為戀人譜唱不朽的情歌,另一個為愛妻寫下傳世的清詞。
一個被命運選為活佛,另一個卻因為內(nèi)心的痛苦,“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他們詩詞的字里行間,都訴說著薄情絕情的話,骨子里卻充溢著多情和癡情。這樣的矛盾與掙扎交融,這樣的甜蜜和凄苦交織,正是他們的詩詞能夠穿越三百年的時光,抵達(dá)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真正原因。
“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倉央一生一世的暗戀,注定是一個無望的結(jié)局;“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用情真意切,傳承了人間少有的絕唱。
曲折多舛的命運,是滋養(yǎng)詩詞最好的土壤?!暗駲谟衿鰬?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的李煜如此,“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顧城亦是如此。
韶華易逝,煙花易冷;
翻手倉央,覆手納蘭。
一樣的結(jié)局,不一樣的過程;一樣的癡情,不一樣的人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p>
“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p>
因本書是于靜寂入定之時,利用零碎時間,在手機備忘錄上用指尖書寫完成的,所以,常常是一邊手酸痛,一邊心滴血;一邊身疲憊,一邊淚滿眶。但面對這兩位心儀的才子,我心依然,一往情深,無怨無悔??v有千百個理由想放棄,我想,一定也有億萬個理由讓我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