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馬篇

你應(yīng)該熟讀的中國古詩 作者:陳引馳 著


白馬篇

曹植[注]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1]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2]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3]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4]

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5]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6]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7]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shù)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8]

長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9]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注釋】

[注]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人。曹操之子,與曹操、曹丕并稱“三曹”,漢末三國時代最杰出的詩人。

[1]金羈:金飾的馬籠頭。

[2]幽并:幽州和并州。

[3]垂:同“陲”,邊境。

[4]楛(hù)矢:用楛木做的箭。

[5]的:箭靶。月支:箭靶的名稱。

[6]猱(náo):猿猴的一種,行動敏捷。

[7]螭(chī):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8]羽檄:軍事文書,插羽毛表示緊急。

[9]中顧私:心中想著個人的事情。

【賞析】

詩的開篇兩字為“白馬”,是以名《白馬篇》;然而全篇主角并非白馬,突出的是一位“游俠”少年,故而本詩題又作《游俠篇》。自戰(zhàn)國至秦漢,游俠是社會上一類相當(dāng)引人矚目的群體,《史記》和《漢書》中都有為游俠立傳。那時候的游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卿相之俠,如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這戰(zhàn)國四大公子,憑借王公之勢,各有門客三千,名重天下;另一類是布衣之俠,如西漢大俠郭解、劇孟等,雖社會地位卑微,卻上則結(jié)交王侯將相,下則藏匿犯法亡命之徒,橫行州縣,甚至與官府抗衡。不論卿相之俠還是布衣之俠,他們一方面立威福,結(jié)私交,勢力極大;另一方面又往往有溫良謙退、救人急困、重諾守信等品格。

而曹植《白馬篇》中的游俠兒則不同。他首先以瀟灑威武的形象進入讀者的視野。金色的籠頭,白色的駿馬,飛馳在廣闊的天地之間。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游俠兒的外貌,卻用烘托的手法,令人想象到游俠兒的神采。李白《俠客行》開篇“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即從此句而來。這位游俠兒不同于戰(zhàn)國秦漢時游俠的第二個特征,是他具備高超的騎射技能。他攜良弓利箭,可以左右開弓,不僅能射中排列左右的箭靶,也能射中快速移動的飛猱。他的動作比猿猴還敏捷,他的氣概比豹螭還勇猛。

韓非曾指責(zé)“俠以武犯禁”,戰(zhàn)國秦漢的游俠的確是重私義而輕刑律,但曹植筆下的游俠兒卻不僅沒有不法行為,還英勇地奔赴邊塞,抵御外族入侵,用自身的武藝報國安邊?!伴L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一聯(lián),更加突出了游俠兒瀟灑英武的風(fēng)采。

戰(zhàn)國秦漢的游俠最重要的品德是重然諾,能為人排憂解難,但這主要是私義;而此詩中的游俠兒,卻以舍身報國、視死如歸為第一要義,為了國家,可以犧牲個人生命,顧不上親人家庭。可以說,這一新的游俠形象,蘊蓄著詩人的理想色彩,也是他對壯麗人生的想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