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觀察自然現(xiàn)象
等到牛頓再長大一點后,他就可以不用外祖母整天照料,經(jīng)常自己跑出去玩了。
自然界的一切都令小牛頓分外著迷。有時他會跑到河邊,去看靜靜流淌的河水,還有那在河水中隨波逐流的樹葉、花瓣等一些東西;有時他也會跑到樹林中去。
牛頓對美麗變幻的大自然越來越癡迷,他顯得格外的興奮,在大自然中,過著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本來朋友就少的牛頓,早已習(xí)慣了孤獨。他其實根本就不想交任何朋友。
唯有外祖母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可是他覺得他腦海里的樂趣與幻想,是外祖母永遠不會理解的東西。
牛頓喜歡獨享他自認為有意思的生活,也許在別人眼里,他是個可憐的人,沒人陪伴,老是獨來獨往。可是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那豐富多彩的世界總是如萬花筒般地涌現(xiàn)出讓他陶醉的景象。
牛頓不是在忍受孤獨,而是在享受孤獨。
四季的變換讓牛頓單調(diào)的生活有了鮮活的色彩。
他時常在開滿鮮花的田園里,與小鳥、蝴蝶快樂地嬉戲著,從中找到了童年的無限樂趣。
有時,牛頓會來到小樹林里,在樹影中,靜靜地躺上一會兒,然后天馬行空地想上一會兒。
小樹林里,有著清新的空氣,一棵棵嫩綠的小樹整齊地排列著,讓人賞心悅目。一切都是那么靜,讓牛頓的思想都像要發(fā)出聲音來了。
有時,牛頓還會來到垂柳掩映的小河邊。
天氣特別好的時候,會有閃亮的陽光灑在河面上。河水清澈見底,河底上隨意地躺著許多鵝卵石,一些地方會長出漂亮的植物,還有像牛頓一樣自由自在的魚兒在游。
一天,牛頓忍不住下到河里去玩。
他拾起幾塊光潔的石頭,又抓起幾根水里的植物仔細欣賞起來。他是那么仔細地探究水生植物的奇妙形狀,他還奢望能憑借一雙小手抓到幾條小魚,想和小魚交流??墒切◆~很不聽話,它們并不想傻乎乎地和人有什么交流,它們更喜歡自己游來游去。
牛頓抓不到一條小魚,可并不甘心。
他到小樹林中找到一根比較直的長木棍,在一端系上一根結(jié)實的繩子,繩子的末端拴著一個牛頓自己做的彎鉤。聰明的牛頓又抓來幾條蚯蚓做魚餌,把魚餌掛在魚鉤上。
他把魚線甩到了河里,在岸邊握著魚竿靜靜地等待,睜大眼睛仔細地觀察河里的動靜。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魚竿還沒有什么反應(yīng),牛頓覺得自己一直在屏著呼吸,他聽到了蛙鳴聲,聽到了樹葉的擺動聲音。
魚餌是不是已經(jīng)被狡猾的魚吃掉了?牛頓有些疑惑,但他終于還是沒有動,他相信自己一定會釣上魚來。
突然,魚竿猛地一沉,牛頓一陣驚喜,一定有個貪吃的魚兒上鉤了。
牛頓興奮地站了起來,握緊魚竿,猛地往后一甩,一條中等大小的魚就隨之飛到了半空中,那魚還在魚鉤上奮力掙扎呢!
牛頓好不容易才把活蹦亂跳的魚從魚鉤上摘下來。那條魚并不太大,可牛頓只是滿足于自己勞動的第一個成果,并不在乎那成果有多大。
他心里充滿了一種新奇的喜悅感,把小魚放到一個小桶里,還來不及仔細觀察這一條,他就急著去捕捉更多更大的了。這一段時間,他只釣了三條魚,可他還是興奮極了。他欣喜地觀察著那些小魚,心想這下子你們可跑不了,老老實實地讓我瞧個夠吧!
牛頓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小魚,那樣好奇,那樣入神,轉(zhuǎn)眼已經(jīng)過去了很長時間。
牛頓幾乎忘了吃飯,后來他隱約聽見了外祖母的呼喚聲:
“艾薩克,艾薩克,該吃飯了!”
牛頓還沒看夠呢,可他還是聽話地收拾起自己的東西,拎著水桶,回家去了。
牛頓也很喜歡動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給他一只狗和一只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兩位新來的朋友,給它們弄了好多美味的食物,還給它們搭建了舒適的窩棚。
牛頓的天真也透露著孤獨內(nèi)向,正是孤獨內(nèi)向這個缺點影響了他和別人的交流。
再加上他所處的林肯郡,農(nóng)耕家庭長久地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畏懼上帝,把生活重心放在閱讀《圣經(jīng)》和節(jié)制性欲上。在這樣一種清教徒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他更是養(yǎng)成了拘謹刻板的性格。
在周圍人的眼中,牛頓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牛頓的媽媽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之中不足月就生育了他。這個孩子不茍言笑、沉默寡言。也不喜歡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習(xí)慣獨來獨往,一個人在林間、草地、河邊四處游玩,人們經(jīng)常見他默不作聲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幸好,童年孤苦的牛頓的生長環(huán)境是純凈的大自然,他的天性里又有著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自然之子的這種內(nèi)趨性性格與熱愛大自然的天性結(jié)合起來,便又有了優(yōu)勢,那就是他能夠,也希望去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牛頓生長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經(jīng)常觀察自然現(xiàn)象,這養(yǎng)成了勤于思考的習(xí)慣,凡事都想研究個明白,這種好奇心,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