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殷紂王的功過是非

神秘莫測的懸案故事 作者:趙良發(fā) 著


殷紂王的功過是非

說到中國古代前期的暴君,很容易想起殷紂王來。

他是商代最后的國君。名叫受,又稱為帝辛,死后被謚為“紂”,其本意是“殘義損善”,顯然是種貶損的評價。史家們多把他呼為商紂王,但因其居于殷(今河南安陽一帶),習慣上則稱其為殷紂王。

從司馬遷《史記》等史料記載看,殷紂王的確是少有的暴君:他不務修德,奢侈無度,好酒淫樂,寵愛小老婆妲己,惟其言是從;造鹿臺,為瓊室玉門,厚賦稅,以實鹿臺之財,充盈鉅橋(倉庫名)之粟;大搞樓堂館所建設,“南據(jù)朝歌(今河南淇縣),北據(jù)邯鄲及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大平臺),皆為離宮別館”。大聚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宵達旦濫飲;更重刑辟(法),創(chuàng)造了炮烙之刑,以暴虐百姓為樂;他又自恃才智過人,拒諫飾非,聽不得不同意見,逼走哥哥微子,殺死叔父比干和大貴族梅伯,囚禁了另一位叔父箕子,肆意殘害良善。同時他又嗜好征伐,連年攻打東夷,俘獲“億兆夷人”,把他們變?yōu)榕`。殷紂王的胡作非為,不僅使小民視其為仇敵,各路諸侯也必欲除之而后快,結果周武王一聲招呼,率領諸侯齊心伐紂,雙方大戰(zhàn)于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甲子日,紂王兵敗逃向鹿臺,在絕望中自焚而死,在位33年,結束了商朝的統(tǒng)治。

除去正史中記載了殷紂王殘暴無道,大量的筆記、小說和傳統(tǒng)劇目也都揭露了殷紂王的種種罪行,其中尤以明代天啟年間許仲琳的長篇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又名《封神榜》、《商周列國全傳》等)最為矚目。該書共一百回,作者在前三十回中系統(tǒng)寫了殷紂王的種種荒淫暴虐罪行,看后令人發(fā)指。例如:紂王所造的鹿臺,地基三里見方,高度超過百丈,用了七年時間,裝修異常豪華。以瑪瑙砌成欄桿,用珠玉妝成梁棟,又把搜刮來的金銀珠寶和美女們聚集于臺上,狂飲常達七天七夜,以至君臣姬妾全都忘了日月時辰。上大夫梅伯愛提意見,為了鉗制他的口舌,紂王發(fā)明了炮烙之刑:造了空心銅柱,高約二丈,圓八丈,上中下用三火門,里面用炭火燒紅,把梅伯縛于銅柱,將其烙為灰燼。為了以折磨宮人為樂,紂王又修造蠆盆,掘了一個大坑,里面放入無數(shù)蛇蝎,哪個美女敢于冒犯,將其剝光衣服推進坑內,眼看著她被毒蛇一點點吞食。更殘忍的是,為了觀察生長中的胎兒模樣,紂王命人活活剖開孕婦的肚子,使其鮮血流盡而死。他想知道冬天光腳過河的農(nóng)夫為什么不怕寒冷,居然當場砍斷人家的雙腳,砸碎骨頭驗看骨髓。除此之外,紂王還有一系列的惡行,作者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令人不寒而栗。

反映紂王無道的筆記、小說、戲劇還有《豆棚閑話·二則》、《野魂游》、《姜子牙封神》、《比干淚》等,直到近年還出現(xiàn)了舞劇《鳳鳴岐山》和有關的電視劇,其中塑造了殷紂王的一個個暴君形象,無不覺得可恨可殺,但仔細看看,又都沒有超出《史記》和《封神演義》描寫的范圍。其實,關于殷紂王的暴君形象,似乎早就有了定評,司馬遷的《史記》不必說了,在《漢書·古今人表》中就不客氣地將紂王的人品列為下下。其后對他更是一片罵聲,到了明代達到高潮??傊?,這個商代亡國之君,是壞得再也沒法兒壞了。

殷紂王果真是人人切齒痛恨的暴君嗎?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就有人提出了懷疑。比如,孔子的學生子貢就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引見《論語·子張》)。在子貢看來,紂王未必如此不好,只是有人把天下的惡行都歸結到他的頭上了。因為子貢善于辭令,又好與諸侯分庭抗禮,常作驚人之語,所以沒人把他的這番話當一回事,兩千年間鮮有附和。到了清代乾隆時期,古史學家崔述重又提到這個問題。他在《考信錄》中認為,紂王作為亡國之君,不能說沒罪,然而其罪至多只有五條,不應該過分夸大,要注重歷史事實。光緒年間的學者李慈銘也提出類似看法。他認為紂王最招人罵的罪行不過是殺比干、囚箕子、寵妲己、偏信崇優(yōu)、拘押周文王等,如果比起后世的暴君來,這些算得了什么?能算得上荒淫暴虐嗎?

現(xiàn)當代的一些專家學者繼續(xù)關注這個問題。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為此寫了《紂惡七十事發(fā)生的次第》,他通過詳盡考證明確指出,傳說中的紂王罪惡是層累積疊地發(fā)展的,時代愈后,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比如,淫婦妲己的形象,其原型來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紂王的殘暴,主要是《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藝術虛構,與歷史上真實的紂王有著很大距離。也有的史學家公開亮出為殷紂王翻案的旗幟,認為他非但不是暴君,而且是對中國古代社會有很大貢獻的人物。首先,紂王是個很有本事的人。這一點在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說得很清楚:“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薄兜弁跏兰o》也說“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他只是“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不過驕傲一些罷了。其次,要正確看待殷紂王的對外戰(zhàn)爭。所謂“紂克東夷”,這不能算是過錯。早在紂王未上臺時,東夷各部就時常騷擾商朝,掠走大批百姓,使之成為東夷的奴隸。紂王父親帝乙曾和東夷大戰(zhàn),但未取得勝利。紂王登基之后,以青銅制造箭鏃,改進武器裝備,一舉打敗了東夷,從此使中原地區(qū)同淮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為一片。并由此加強了對這片地區(qū)的開發(fā),對于中原先進文化向東、南兩個方向的傳播做出了貢獻。紂王對于古代中國的統(tǒng)一和各民族的共同發(fā)展,有著不應抹煞的功勞。再次,殷王用人惟才,重視做好俘虜工作。他還致力于提高音樂工藝,發(fā)揚光大傳統(tǒng)文化。這些進步措施,對于促進上古時期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對于統(tǒng)一和凝聚中華民族,起了明顯推動作用。

這些觀點的提出,在學術界激起了不小的反響,引起了一些爭論。其中,商朝何以亡于紂王,成了不可回避的問題。翻案者認為,導致覆亡的局面,紂王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但客觀公正地來看,主要有這樣幾點原因:一是殷王族的內部早就埋下了分裂的禍根。紂王帝辛在家中排行老二,很受父親帝乙的賞識,所以帝乙拋開了長子微子啟,而把王位傳給了老二。朝中為此分成了兩派,微子啟一派不斷以種種陰謀手段向紂王發(fā)起進攻,分散了他的許多精力。二是紂王對東夷之戰(zhàn)投入的精銳部隊過多,犯了瞻前不顧后的兵家大忌,使得后方十分空虛,結果反紂勢力乘機勾結在一起,并結成了牢固同盟。紂王雖然很快攻克了東夷,但自己的軍隊損失慘重,尚未進行休整又遭到意外襲擊,從此傷了元氣。三是大陰謀家周武王早就覬覦紂王的寶座,乘機發(fā)動戰(zhàn)爭,他的軍隊訓練有素,又有蠱惑人心的目標,很快取得了勝利。四是紂王部隊中俘虜兵多,尚未好好轉化就倉促上陣,必然引起紛紛倒戈,結果牧野之戰(zhàn)大敗,致使商朝滅亡。

殷紂王既然不是暴君,那么他的惡名是怎么來的?究其原因概有以下幾種:

是其政敵作了夸大宣傳

不能否認,紂王作為大奴隸主,具有性情殘忍、暴虐荒淫、奢侈腐化、鎮(zhèn)壓異己等惡行,這是歷史上不少帝王存有的共性,并非只是紂王才有。而關于殷紂王的罪行材料,絕大部分來自周朝統(tǒng)治者的宣傳材料,有些還是內部文告,顯然這是敵對方面的惡意詆毀和誹謗。從歷史上看,周人的首都由岐地遷到渭南的豐邑(今陜西鄂縣),一面整軍備戰(zhàn),一面開展對帝辛(紂王)的宣傳攻勢,說其好大喜功,不恤民命,到周公旦掌權后,開始貶低帝辛為商紂王,并公開宣布他的“十大罪狀”,這種惡意宣傳至戰(zhàn)國時變得有鼻子有眼。其實,有些宣傳是不能相信的。比如史書上說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孟子就不相信,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戰(zhàn)國以至秦漢時期,因為距離紂王較近,對于他的一些惡行傳得比較詳細,故以紂之惡比附桀者必多,比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其奢侈程度都和夏桀一模一樣。相反,以桀之惡比附紂者就很少,這種附會也是造成紂王惡行累累的重要原因。

是把罪惡之源歸于女人

古代盛行“女人亡國”的高論,一個封建王朝的敗亡,常常要某個女人去負責任。比如,夏桀的妹喜,殷紂的妲己,周幽的褒姒,甚至連唐朝的“安史之亂”,也歸結到楊玉環(huán)身上,這顯然都是不妥當?shù)?。具體到妲己來說,也是背了千古罵名。據(jù)正史記載,妲已是紂王在征伐有蘇部落(今河南溫縣)被俘獲的。她長得一定很漂亮,但絕對不是狐貍精。紂王得到這位美女時,已坐了40年帝王寶座,是60多歲的老翁,已經(jīng)很有從政經(jīng)驗,絕不會叫“惟婦人之言是聽”。更何況商人頗重迷信,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決定吉兇休咎,這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確切記載,妲己的影響力實在微乎其微。再說,紂王性情剛猛,不會聽個女人擺布,妲己只是他泄欲的工具和玩物,沒有必要對她言聽計從。退一步說,妲己真的能操縱紂王,必然會給蘇氏一族好處,她的這一家子為何沒有得勢呢?后人大大夸張了妲己的反面作用,正是宣傳紂王暴君形象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能把他和夏桀、周幽兩個昏君緊緊聯(lián)系到一起,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后世的荒淫帝王開脫。此外,在紂王故事里加個妖冶無比的美女,是再好不過的調味品,何樂而不為呢?

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堯舜之類的賢王,也有站在他們對立面的昏君,而這兩類帝王都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所不可少的。作為一般帝王,難以自比堯舜,但也不承認自己是昏君。無論如何也要有個反面典型,選來選去,認為紂王很夠標準。自戰(zhàn)國以后,歷代史家說到暴君,必言夏桀、殷紂。起初關于紂王的反面材料尚不豐富,魏晉時期增添了離奇情節(jié),如當時偽托西周太公望所作的兵書《六韜》和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就把紂王描繪成了殺人成癖、慘無人道的惡魔。北魏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釋,也不忘記丑化紂王?!督裎纳袝肥ブ?,到南朝梁武帝時出現(xiàn)了孔安國所注《古文尚書》,又為紂王的暴君之說增添了商周時代的所謂文獻依據(jù),而事實上真正的商周史料《今文尚書》之《尚書》、《周書》諸篇中,均無紂王無道、荒淫誤國的記載,也無濫殺無辜、嗜血成性的事例。對于紂王這些所謂罪行的疊加,人們只恐其少,不厭其多,很少有人能夠加以澄清。除去這些正史資料之外,一些筆記小說和傳統(tǒng)劇目更是胡編亂造,推波助瀾,把紂王宣傳得更加可恨。比如,在宋代,就出現(xiàn)了評說紂王的話本,元代出現(xiàn)了《新刊全相評話武王伐紂書》,塞進不少神怪故事。其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被引用最多的當數(shù)《封神演義》,書中不僅充分展現(xiàn)了明君、暴君的種種行為,連天上的神仙也分為兩派,盡管是明顯的荒誕無稽,但在封建道德傳統(tǒng)中同時并存,敵對雙方人物都成了神仙,少了殷紂王這種反面樣板行嗎?

殷紂王真的不是暴君嗎?換句話說,真的能替他翻案嗎?

多數(shù)人認為,紂王的暴君形象不能輕易否定,盡管他的許多罪惡是后人疊加的,但他一些主要罪行是抹不掉的。

其第一,周武王列舉的紂王之頭一條罪狀是“惟婦言是聽”,這并不是對他的誣蔑。從《尚書》記載來看,紂王的奢欲無度和淫樂嗜殺確與婦言大有關系。妲已是個受害者,但她也是害人者,至少她在紂王面前沒有起到多少正面作用。有人假設她為巾幗英雄,不僅缺乏根據(jù),也顯得荒唐滑稽。

其二,紂王不是“用人惟才”,而是喜用小人,這也是有事實的。他的“剖比干,觀其心”、屠梅伯、囚箕子、拘文王等等惡行不必說了,在任用費仲上也看得很清楚。翻案者認為費仲“善于理財”,應予重用,殊不知他更善于受賄和替人說情。比如,費仲特別愛財好色,接受了周人贈送的美女和“九駟”重禮,明知送禮者別有用心,還在紂王面前替他們說話,以至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了,紂王還被蒙在鼓里。重用費仲這種內奸,怎能說是“用人惟才”呢?

其三,遠王族,用罪人,不是進步措施,恰是導致亡國的重要原因。紂王與其叔父、兄長都成了仇家,以種種措施限制和殘害他們,相反卻莫名其妙地重用四方罪人,大大激化了領導層的內部矛盾。結果遇到緊要關頭,這些家伙一哄而散,而這些多罪逋逃者,大半不是勞動人民。做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怎么能算進步措施呢?

其四,紂王酗酒荒于朝政也是事實。商代后期整個社會濫飲成風,奴隸主們尤其好酒,這在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中都可得到證實。紂王作為最高領導者帶頭酗酒,不理政事,使腐敗之風肆意蔓延,進一步加速了商政權的垮臺。關于酗酒之罪,武王伐紂之時并未列舉,看來這不是要聲討的主要罪行。此事只在周王朝的內部文告上提過,是周公借此教育康叔和成王的,不是故意夸大紂王的罪狀,也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還有一些有關紂王暴虐的材料也是來自周朝的內部文告,他們的宣傳不會全都無中生有,也不會過分夸大其辭,否則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待,不能認為只要是周人的宣傳材料,就是對紂王的污蔑,從而一概否定。

如何看待殷紂王的功業(yè),也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比如征伐東夷,首先要弄清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從古本《竹書紀年》和《后漢書·東夷傳》等史料看,東夷各族和中原各民族早就有過交往,既非始于紂王,也非終結于商朝。前面已經(jīng)講過,至遲在紂王父親帝乙時期,就曾多次征伐東夷,紂王只不過擴大了戰(zhàn)爭規(guī)模,取得了所謂輝煌勝利。顯然,這是具有侵略、掠奪性質的戰(zhàn)爭,不是什么光榮的功業(yè)。

至于說到紂王對于推動東南地區(qū)文化發(fā)展而做出了貢獻,這也難以自圓其說。一是中國古代文化分布廣泛,當時的東夷部落地區(qū)(如山東一帶、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在紂王之前已有比較先進的文化,如山東史前的龍山文化,水平并不低于中原地區(qū);鄂皖一帶的青銅文化,與殷代不相上下,而風格不同于安陽,這些都不是紂王推動出來的。二是目前尚無充足出土文物或其他史料,證明殷民族或其同盟國大規(guī)模南遷,他們通過什么途徑和手段推動東南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三是紂王對于東夷各部落的戰(zhàn)爭偏重于掠奪人口,弄得俘虜難以消化,他的軍隊在這些地區(qū)難以長期駐扎,目前難以找到紂王在此地區(qū)加強政權建設的史料,更無促進教化之類的記載,怎能說明他對東南地區(qū)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那么,紂王是否發(fā)揚光大了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是否能從“紂好酒淫樂”的記載而做出“紂王對音樂的提倡與創(chuàng)作”的論斷?顯然這也屬于溢美之詞,或是牽強附會。再說他為了討好女人,而建璇宮,筑鹿臺,設玉床等,更不是什么功績,而是大興土木、追求享樂和勞民傷財?shù)淖C據(jù),根本不值得肯定??傊?,從種種事實來看,殷紂王應該算是暴君,至少他不是一個好的君主,想要徹底為他翻案,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尚有較大困難。要真正弄清殷紂王的本來面目,得出大家一致認可的結論,恐怕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