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通稿

走向五大洲:江亞平國際新聞作品選 作者:江亞平 著


一 通稿

劫后巴格達(通訊)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一場空前激烈的戰(zhàn)火浩劫后,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風采。今天,這座中東歷史名城里滿目瘡痍,居民生活艱難。

記者是3月15日回到巴格達的。當時正值夜晚,全城幾乎一片漆黑,昔日的輝煌燈火和繁華夜景不見了。街上車輛不多,行人稀少,從街道兩旁大多數(shù)居民家中的窗口,透出星星點點昏暗的燭光。偶爾在居民家附近,你可以聽到隆隆的馬達聲,這是主人在用自備的發(fā)電機發(fā)電。

一位老者告訴記者,由于小型發(fā)電機和燃油的價格非常昂貴,許多人家只好幾代人搬到一起,集中照明。

從1月17日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對伊拉克進行了38天不間斷的轟炸,巴格達作為空襲的重點,其軍事目標和重要的政府機關大樓幾乎全部中彈,居民區(qū)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斷垣殘壁隨處可見。

白天,在每個加油站,都能見到等待加油的車隊長龍,政府對汽油仍實行定量配給。一個出租汽車司機無可奈何地說:“我們每20天只能買30公升汽油,根本不夠,總比一點都沒有強。”

對于剛剛結束的那場噩夢,許多巴格達人記憶猶新。有一座地下防空掩體就被炸彈擊中。伊拉克新聞部官員說,兩枚激光制導炸彈是鉆進通風口后才爆炸的,約有一千多人被炸身亡。

在伊本·薩利姆大街,記者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廢墟中挑撿未燒盡的木頭當柴燒。

用水也很困難,即使在曼蘇爾區(qū)(巴格達的富人區(qū))自來水的供應也沒有保證。一位居民對記者說,在過去幾個月里,巴格達市民吃夠了苦,這種苦日子還看不到盡頭,盼望盡早解除對伊拉克的經(jīng)濟制裁和貿(mào)易禁運,讓居民生活好過一些。

1991—3—20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