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連塵世的理由——走進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

相約經(jīng)典 走進名著(中國現(xiàn)當代卷) 作者:袁湛江 著


流連塵世的理由——走進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

設計者:王巧飛(寧海知恩中學)

QQ:15002419

一、導語

越是忙碌的生活,越不能漫不經(jīng)心。讀《生活的藝術(shù)》,享一場清心之旅,在生活的忙碌中,享受悠閑的生活藝術(shù)。林語堂用一種橫亙于中西文化之間的中間人姿態(tài),用睿智的幽默解讀“生活的藝術(shù)”,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生活的藝術(shù)”指南。

☆問題來了:

1.解構(gòu)主義思想家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創(chuàng)造藝術(shù)品成了一種職業(yè)性的活動——由畫家作畫,由雕塑家雕塑,由音樂家作曲,由文學家寫小說……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變得與藝術(shù)無緣。每一個人的生活難道不可以是一件藝術(shù)品嗎? ”尼采也曾說過:“賦予人的生活一種風格——這實在是一種偉大而崇高的藝術(shù)!”生活是一種藝術(shù)嗎?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評價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你希望本書在哪些方面給你指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關(guān)于作者

林語堂(1895—1976年),出生于福建龍溪一個基督教家庭,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中文打字機發(fā)明者,是第一位以英文寫作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貒笤谇迦A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集《吾國與吾民》等。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藝術(shù)》是他旅美期間用英文寫就的作品,后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達52周,且接連再版40余次,被翻譯成十余種文字。他也被美國文化界列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

☆問題來了:

1.林語堂被西方社會譽為除孔子外的最廣為西方人認識的中國文人。請找找關(guān)于林語堂的資料,思考他能夠在西方形成巨大影響力的內(nèi)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語堂在本書的“自序”中說,自己的理論依據(jù)大多來源于以下人物:老媽子黃媽,她具有中國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個隨口罵人的蘇州船娘;一個上海的電車售票員;廚子的妻子;動物園中的一只小獅子;紐約中央公園里的一只松鼠;一個發(fā)過一句妙論的輪船上的管事;一個在某報天文欄內(nèi)寫文章的記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聞紙;任何一個不毀滅我們?nèi)松闷嬉庾R的作家,或任何一個不毀滅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識的作家……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內(nèi)容解析

為了明確本書每一章的閱讀重點,現(xiàn)結(jié)合目錄與章節(jié)內(nèi)容提煉各章關(guān)鍵詞如下:

第一章:中國人閑適的哲學

第二章:人類天性的本質(zhì)

第三章:生物學觀念上的人

第四章:人類的文明與尊嚴

第五章:最會享受人生的中國人

第六章:生命的享受

第七章:悠閑的重要性

第八章:家庭之樂

第九章:生活的享受

第十章:享受大自然

第十一章:旅行的享受

第十二章:文化的享受

第十三章:與上帝的關(guān)系

第十四章:思想的藝術(shù)

☆問題來了:

1.本書內(nèi)容非常豐富,涵蓋文學、藝術(shù)、哲學、科學等領(lǐng)域。請你把全書14章的內(nèi)容整合歸納成150字左右的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書中一些頗具林語堂個人特色的概念,請結(jié)合相關(guān)章節(jié)的內(nèi)容做出解釋。

(1)動物性遺產(ch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類的尊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默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個人主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放浪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生追求“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向我們展示了許多關(guān)于中西文化差異的精到見解。他的一位朋友曾說過:“林語堂最大的長處是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在本書中,我們會感受到林語堂對于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刻理解。請概括書中他對于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談到了許多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他們不是帝王將相,也不是富豪權(quán)貴。你最欣賞哪一個人物?請談談你對這個人物的生活藝術(shù)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為我們羅列了各種各樣的具體的生活藝術(shù),讓我們心向往之。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幾種生活藝術(shù)?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藝術(shù)鑒賞

林語堂闡述各種理論、觀點,絕不嚴肅刻板,反而如密友攀談,娓娓道來,輕松隨意,幽默俏皮。自然親切的閑談語氣、平和舒緩的說理節(jié)奏、幽默自然的語言、精致靈活的修辭構(gòu)成的特有風格,與他所倡導的閑適的內(nèi)容是極其協(xié)調(diào)的。

☆問題來了:

1.閑談的語氣。林語堂構(gòu)建了一種獨具個人特色的寫作風格,并稱之為“閑談體”。請結(jié)合本書內(nèi)容談談你對“閑談體”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溫厚的幽默。林語堂被稱為“熱心冷眼看人間”的幽默大師,他的幽默卻不同于魯迅的幽默。請結(jié)合本書以及魯迅的文章談談兩人不同的“幽默”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巧的修辭。表面上看,林語堂似漫不經(jīng)心,娓娓道來,仔細回味,其文卻獨具匠心,暗藏很多修辭技巧。請結(jié)合本書內(nèi)容分析三個修辭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容地說理。林語堂在“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是一本“哲學書”。美國《紐約時報》贊揚他“向西方人解釋他的同胞和國家的風俗、想望、恐懼和思想的成就,沒有人能比得上”。本書充滿哲思,流光溢彩、妙語連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是如何將個人的思想與生活的哲理寫得如此通俗有趣的呢?請結(jié)合最令你驚艷的三處,談談本書的說理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爭鳴商榷

林語堂說:“我是個不合時宜的人物,但我的書主要是寫給數(shù)十年后的人看的。”這真是一個清醒的認知!在20世紀,主流文化力量對林語堂是拒斥的。他曾是魯迅批判的對象,他曾與賽珍珠對簿公堂,他還被人指責晚節(jié)不保。與林語堂關(guān)系不錯的郁達夫批評林語堂“只見蒼蠅之微,不見宇宙”。他在中國受到冷落的同時,卻在海外學術(shù)界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中國學術(shù)界對他的冷漠、指責與國外學術(shù)界對他的高度評價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反差。而近幾十年,又掀起了一股“林語堂熱”。林語堂研究專家王兆勝在《閑話林語堂》中指出:林語堂的價值是指向當下,甚至是指向未來的。如今,《生活的藝術(shù)》豆瓣評分8.3,已經(jīng)是比較高的分數(shù)了。對于林語堂的著作歷來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孰是孰非,可以不忙下結(jié)論。建議你在閱讀該書,基本上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后,再來看看這些評價,你比較傾向于哪一種?或者另辟蹊徑?

觀點一(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他原有點小聰明,但他理解古書的能力很差,所以讀袁中郎的文章,也會斷句錯誤,所以對儒家經(jīng)典及漢史諸書,搖頭生嘆,用騙美國人的法寶到國內(nèi)來騙人,那是不夠的。”還特別奉勸廣大讀者,對林語堂吃夠了面包、抽夠了雪茄以后所發(fā)的癡語姑妄聽之,不可信以為真,除非你在美國銀行里存夠了美金,也跟他到美國去!

觀點二(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甘競存):林語堂的觀點完全抹殺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也完全否認人的階級屬性,把人的本質(zhì)歸結(jié)為動物性、生物性,從根本上否認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他所謂“悠閑”不僅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而且是其人生哲學的一部分,是一種根本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哲學的真諦就在于“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便什么都不要緊了”。也就是說,要“看得開”,要超脫、曠懷、達觀、高逸、退隱,實行老子的玩世主義。這種哲學對于過分緊張的美國人,對于熱衷于追求功名利祿、“心為形役”的勢利鬼,也許還不失為一副清涼劑,但對廣大的中國民眾卻只能是一種麻醉品。

觀點三(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宥人):《生活的藝術(shù)》總體上而言堪稱一部絕佳的文學著作,至少它向西方人開啟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方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誤會與偏見,為提升中華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做出了重要貢獻。

觀點四(閩江學院歷史學系副研究員鄭新勝):在亂世多艱、國家多災多難、民族危亡之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時代里,在一個沒有閑適,不該閑適,沒有幽默,也無心幽默的時代里,魯迅為首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對林語堂的批評確是正中其弊,其中雖然也摻雜了一些“左”的文學觀念的影響,但林語堂自身的原因是其主要方面。如今,我們已經(jīng)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可以從勞作中解放出來。在匆忙、嚴謹?shù)纳钪刎撝庹业揭环N自由的方式,獲得超越勞動之外的新的創(chuàng)造意義。當代人面臨著太多的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生存困境,如何提高閑暇質(zhì)量,享用閑暇,享受人生,追求生命本身的安然與和諧,這些問題越來越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對此,林語堂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觀點五 [著名書評家彼得·普瑞科特(Peter Precott)與著名評論家伯民]:彼得·普瑞科特說過:“讀完這書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見中國人,便向他行個鞠躬禮?!辈裾f:“林語堂在歐洲、美國等地生活的豐富經(jīng)歷使他能夠以慧眼全方位評論西方的文化習俗。他對西方文化有著豐富的認識和了解。他的筆鋒溫和幽默。該書是以英文寫作、以中國為題材的最佳力作?!?/p>

觀點六(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炎生):他確實是從人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盡力挖掘并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等哲學的內(nèi)涵,而且融入了他個人的見解。表面看來,這種“閑適哲學”是跟搏擊生活的進取精神截然不同的,但它畢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遺產(chǎn)之一,而且是可以作為人們生活的一種補充而存在的。因此,不宜簡單地否定它,重要的是怎樣正確地運用它。

觀點七(肇慶學院教師陳艷玲):必須正視與警惕的是,林語堂強調(diào)人性的自然性維度的享受,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性的社會性維度,而社會性是為了群體利益對人類天性的某種必要的理性抑制。當年林語堂及《論語》同仁們(《論語》為林語堂創(chuàng)辦的刊物)所遭受到的非議應該與此相關(guān)。因此,正如恩格斯說的:(人類)為了在發(fā)展過程中脫離動物狀態(tài),實現(xiàn)自然界中的最偉大的進步,還需要一種因素:以群的聯(lián)合力量和集體行動來彌補個體自衛(wèi)能力的不足。如何在兩者間尋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也應該是當代人思考的方向。

觀點八(豆瓣網(wǎng)友蜂):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非常局限,男權(quán)角度。不僅如此,他受儒家思想影響也非常深,人活著從生物學角度講是為了繁殖,從人類物種角度來講就是為了孝敬父母,我認為個人主義是不可思議的,人不能以個體為單位存在,至少要以家庭為單位。這些都接受不了,選擇忽略,我與他有很深的代溝!

觀點九(豆瓣網(wǎng)友aaron):很多觀點已經(jīng)落后了,雖然內(nèi)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對中國人集體意識的觀察有很多亮點,但還是無法躲過時代落差所帶來的偏頗。

☆問題來了:

學術(shù)爭鳴的真正意義不是找到一份標準答案,而是調(diào)動起我們積極思考的激情。學術(shù)爭鳴是我們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必經(jīng)之路?,F(xiàn)在該你上場了,亮出你的觀點吧。

我對《生活的藝術(shù)》的評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學以致用

讀書的目的在于應用,不懂得應用,讀再多的書也沒用,甚至會變成書呆子;聰明的人,總是善于從閱讀中提煉對自己有用且有益的東西。如果你懂得應用,捧起書前與放下書后,你已判若兩人!要把生活過得快樂自在,真的需要智慧。我們一輩子都在拼命地想要獲得些什么,卻將自己緊緊地束縛在這些東西之中。無論以何種方式生活,切勿被痛苦、掙扎、忙碌拘役?!渡畹乃囆g(shù)》仿佛一束光,指引著我們從庸俗走向優(yōu)雅。

☆問題來了:

讀完這本書之后,你感覺到在哪些方面自己有所開悟或者提升呢?現(xiàn)在給你一段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寫一篇完整的讀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建議

1.閱讀準備:本書多修辭、多議論,具有跳躍式的風格,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因此,閱讀本書當有不急不躁的閱讀品質(zhì),還當有執(zhí)著堅韌的閱讀意志力。

2.通讀全書,學會鉤玄提要,梳理書中的綱目并寫出內(nèi)容提要;利用本書的自序、內(nèi)容介紹、目錄等對作品進行初步研讀;圈點勾畫,能夠把握書中的主要觀點和價值取向。須看到篇與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與寫作風格。

3.閱讀檢測:能結(jié)合現(xiàn)實與生活體驗,解釋或應用書中的觀點。比如讀第一章第二節(jié)“一個準科學公式”,可以為自己崇拜的偉人或者身邊的某個人寫一個公式,并談談理由。

4.難點突破:因為翻譯的問題帶來許多難解之處,可以從本書的英文版電子書中找到原句,結(jié)合原文有助于對某些觀點的理解;書中大量引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也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可以選擇時間集中性地閱讀這些古文。

八、相關(guān)鏈接

1.如果你想了解林語堂,你可以閱讀他的傳記。

◆林太乙.林語堂傳.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劉炎生.林語堂評傳(國學大師叢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3.

◆王兆勝.閑話林語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如果你喜歡林語堂的寫作風格,你可以閱讀他的其他幾部重要作品。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林語堂.京華煙云.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

◆林語堂.蘇東坡傳.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