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

詩詞曲格律講話(典藏本) 作者:吳丈蜀


二、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

壹 字句上的區(qū)別

古體詩按詩句字數(shù)的不同而有各種名稱:四字一句的稱為四言古詩,簡稱“四言”(1);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古詩中另有一種句式不整齊的,從一、二字句,三、四字句到七字甚至七字以上的句子,都可以在一首詩中出現(xiàn),凡屬這種情況,一般稱雜言古詩;由于雜言古詩中七字一句的往往較多,所以習慣上也把雜言古詩歸入“七古”類。古詩中還有少數(shù)三字一句的和六字一句的,分別稱為三言詩和六言詩。

古體詩的句數(shù)也不受限制,從兩句一首到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十多句以至百句以上組成一首。一首古體詩總的句數(shù)也可以是奇數(shù)。

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形式,并且都只有每句五個字或每句七個字兩種形式。每句五個字的絕句稱為五言絕句,簡稱“五絕”;每句七個字的絕句稱為七言絕句,簡稱“七絕”。絕句詩都是限定四句為一首。每句五個字的律詩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個字的律詩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一首律詩一般是八句,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貳 用韻上的區(qū)別

古體詩的用韻有多種情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一首詩既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

(二)一首詩既可用一個韻押到底,也可以隨意轉(zhuǎn)韻;而所轉(zhuǎn)的韻可平可仄。

(三)一首詩中每句都可用韻,用作韻腳的字可以重復。

(四)一首詩用韻不限定在偶數(shù)句子上,奇數(shù)句也可用韻。

(五)詩中可以用鄰韻(2)。如用仄聲韻,上聲字和去聲字可以通押。

(六)詩中允許用不要韻的散文化句子。

從上述情況可以知道,古體詩雖然要求用韻,但在運用時還是比較自由的。

近體詩用韻卻有嚴格的限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一首詩限用一個韻,不能轉(zhuǎn)韻。

(二)除第一句既可用韻也可不用韻而外,其馀用韻的句子必須在偶數(shù)句上。

(三)用韻的字不能重復。

(四)除第一句外,不能用鄰韻。由于近體詩主要用平聲韻,也就談不上在仄聲字中上聲和去聲通押。

(五)不用韻的句子的末一字,只能用仄聲。

叁 平仄安排和對仗方面的區(qū)別

在近體詩的句子中,某一部位的字是用平聲還是用仄聲,都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按格律規(guī)定來安排。而近體詩句子與句子間的平仄安排,也要根據(jù)格律的規(guī)定處理。此外,近體詩中的律詩,其中的某些句子還要講究對仗。

近體詩的這些規(guī)則,將在第四講里分別介紹。至于古體詩,并不受這些規(guī)則的約束。

近體詩雖然在格律上限制較嚴,但由于它是從創(chuàng)作實踐中產(chǎn)生的,有它的合理性,所以一千多年來能夠繼續(xù)存在。古體詩的形式比較靈活,不受句數(shù)用韻等格律限制,可以包括較廣泛的內(nèi)容。所以近體詩格律形成以后,也未能完全取代古體詩。一千多年來,寫近體詩的詩人同時也寫古體詩,古體詩的形式一直被保留至今,與近體詩并列。

————————————————————

(1) 按照過去習慣上的稱呼,詩歌或文章中每一個字稱為一言。下面的“五言”、“七言”等也是這個意思。

(2) 關(guān)于鄰韻,參看本書第三講第一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