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發(fā)明家和化學家諾貝爾寫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約計3122萬瑞典克朗捐出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在這一年,根據諾貝爾的遺囑,瑞典政府建立了諾貝爾基金會,設立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和醫(y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并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從1901年開始,每年的12月10日成了舉世矚目的“諾貝爾日”,這一天是諾貝爾逝世的日子,也是隆重的諾貝爾授獎大典舉行的日子,授獎大典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兩地舉行。奧斯陸市政廳里,挪威國會主席將和平獎授予獲獎者,除此之外的其他獎項得主由瑞典國王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儀式上授獎。在授獎儀式上,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內的每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除了得到一張獎金支票外,還將得到一張獎狀和一塊有諾貝爾頭像的金質獎章。2012年12月10日,諾貝爾授獎大典照舊舉行,但這一天對于中國人來說又有些不一樣。第一次,一位中國籍作家站在領獎臺上,從瑞典國王手中領取了這一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