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漁致敬(代序)
木余子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全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中吾國人民思想覺悟高,既愛國又愛面子,因此把它當作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來看待的也大有人在。記得有一年某屆舉重比賽后的第二天,央視主持人問奧運女子舉重冠軍的母親說,咱們的女英雄小時候吃什么?老媽媽回答說:吃蔬菜。問:為什么不吃肉?答:家里窮,沒錢吃肉。問:現(xiàn)在呢?答:現(xiàn)在有錢了,吃肉了。主持人始聞同情心大起,花容減色,連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全都眼淚汪汪的;繼聞花容轉暖,春意盈盈,觀眾們自然也跟著綻開了笑容。
但假如寫《閑情偶寄》的李漁剛好也在電視機前,看到了這個鏡頭,肯定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他堅持認為沒錢吃肉是好事情,不但沒錢時不吃肉,就是有錢時也不能吃肉。他也許會諄諄教導我們說:有道是世間萬物皆生命,你看地球上其他的那些動物,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飲食習慣方面都相當簡單節(jié)制。牛一生吃草活得好好的;魚也只喝點水就能對付;屋檐上的小燕子從不拉著媽媽撒嬌,說我要吃肯德基新疆羊肉串。農場的雞鴨更是在被干掉后才不幸上一次飯店餐廳。只有人不一樣,好像特別嬌貴,整天就想著吃香喝辣,連夢里都是山珍海錯,由此帶來生態(tài)破壞,交通堵塞,家庭失和,朋友反目等諸多社會問題。如果放棄葷腥,改吃素食,相信天下立刻就會太平不少。
而且素食的好處還遠不止于此,最主要的功效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獲得內心清凈,二是可以爭取益壽延年。他還會進一步舉例子說,魯智深尿壺里的狗肉雖然好吃,哪比得原先工作單位東京大相國寺那一鍋加了紅豆米仁蓮心白果的香噴噴的臘八粥?皇帝御廚里的鸞脯鳳臘如果真是天下至味,何以七下江南的乾隆在蘇州個體飯店嘗了老板娘一碗菠菜豆腐湯就不肯走了?蘇格拉底在自己國家里被公認為具有貴族氣質,就因為常年吃胡蘿卜卷心菜,身上自有一股清氣。蕭伯納生前夸口死后送葬隊伍要比別人長出一截,原因就是一生不沾葷腥,認為那些本該葬身他腹中的動物會記恩,在他死后趕來參加追悼會。
此外,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他都會高屋建瓴,為我們制定出一整套可行性很強的方案,做到不管是烙大餅下面條還是水煮白菜清炒莧菜,都能有規(guī)可據有法可循。尤其是有關素食王國種類的眾多,品貌的神奇,營養(yǎng)的豐富,更是慷慨激昂大力推廣。他會說,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嗎?對書里描寫的天下掌門人大會有印象嗎?蔬菜當然不會召開天下掌門人大會,但蔬菜中身懷絕技的家伙肯定要比老金筆下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普普通通一棵青菜,又能碎炒,又能整煮,又能菜梗菜葉分拆而烹,又能單炒菜心,又能碾屑作餡。還能變出咸菜榨菜霉干菜臭菜梗菜花頭等無數(shù)花樣,其中光咸菜一項又能分出幾十個品種,這不是少林方丈丐幫幫主的功夫又是什么?包括它的老搭檔蘿卜,同樣也是神機百變,能大能小,能紅能白,武功深不可測。當年有個叫陳子展的寫文章夸自己家鄉(xiāng)蘿卜大,說是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一餐吃不完一只蘿卜。而另有個叫梁實秋的生平愛吃北京致美齋的蘿卜絲餅,所用原料卻是嬰兒拳頭大小的小蘿卜,據說稍大一些就會影響口感。
其他藏龍臥虎的家伙還有很多很多,自然個個也都武功高超,內外兼修。絲瓜有長達四五尺的,絕對不亞于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身高。藕深居湖底仿佛地下工作者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里。土豆燒牛肉能天天吃據說就等于共產主義。北京砂鍋居燒茄的最高境界是“炒到微黃甚至微焦,則油復流出不少”。炒咸菜一定要加開洋,這是周作人一生的心得。空心菜又能吃又能用于戰(zhàn)事,南朝時曾在鸚鵡洲抵擋過慕容儼的大軍,看來比張教授的海帶戰(zhàn)法管用。最青嫩的茭白都穿白襯衫綠裙子,像極了純真年代的女中學生。糖炒栗子以蘇州觀前街大成坊口金鳳家的為最佳,那是因為老板娘長得漂亮。乾隆皇帝下江南吃到的名菜“金鑲白玉版,紅嘴綠鸚哥”,其實不過是一碗普通的菠菜豆腐湯。蠶豆曬干做茴香豆,就能搖身一變進入文化界。芹菜夏日里會開白色花朵,有幸見到者年內當有艷遇。嘉慶年間京師上層社會吃豆芽以“鏤豆芽菜使空,以火腿絲塞之”為正宗,有人說不能收入菜譜,理由是這玩法更接近于行為藝術。大白菜的菜心是蔬中妙品,從前年羹堯最愛吃,炒一碗要足足用掉幾麻袋。菱的形狀雖然纖艷,像極舊社會女人的小腳,但它肉質內含有的一種物質卻是抗肝癌的良藥。杜甫當年最喜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那是因為這玩意有個別名叫起陽草。豌豆與蠶豆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如果彼此都以女性來取譬的話,那么一個是小姐,另一個則是丫鬟。外國的黃瓜比中國的要長,有人據此得出老外的東西樣樣都要大上一號的結論,不知道對不對。張愛玲總結自己吃莧菜的經驗是“炒莧菜沒蒜,不值得一炒”,不禁令人想起她的另一名句“生命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
自從三千年前吾國先賢左丘明首次喊出肉食者鄙素食者智的革命性口號,三百年前吾省先賢李笠翁首次承前啟后身體力行,其影響力聽說現(xiàn)在終于走出國門,成為國際飲食界的中國標準。最近報上的新聞說,印度北方邦坎普爾市有位名叫根加拉姆的家伙,打生下來后從不吃肉,甚至連飯都不吃,只吃自己種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草,一天至少得一公斤,以表示對李老先生的敬意。最近報上的新聞又說,鑒于前總統(tǒng)里根吃肉吃出老年癡呆癥,美國的素食主義者已向全國人民發(fā)出緊急呼吁,提醒公眾一定要戒食肉類,多讀李漁。性感名模翠茜·貝漢姆當即脫光衣服走上街頭響應,貼在身上的那幾片生菜葉子,在媒體的鏡頭里已成為《閑情偶寄》的英文版。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同樣也不含糊,歷時多年把他的電影全都拍成素菜風格,這就又相當于將《李漁全集》整體搬上了銀幕?!敖裉炷闼厥沉藛帷保@句話據說目前已代替你好晚安之類,成為全世界社交場合最時尚的禮節(jié)性用語。那么請允許我在這里狐假虎威,越俎代庖,也代替笠翁先生向你傳個話:“今天你素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