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荊軻刺秦王
(漢)佚名
荊軻入秦,不擇日而發(fā)。[1]太子[2]與知謀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荊軻起為壽,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擊筑,宋意和之。[3]為壯聲則發(fā)怒沖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車,終已不顧也。二子行過,夏扶當車前刎頸以送二子[4]。
行過陽翟[5],軻買肉,爭輕重,屠者辱之。武陽欲擊,軻止之。
西入秦,至咸陽[6]。因中庶子蒙[7]白曰:“燕太子丹畏大王之威,今奉樊於期首與督亢地圖[8],愿為北蕃臣妾[9]?!鼻赝酰?0]喜,百官陪位,陛戟[11]數(shù)百,見燕使者。軻奉於期首,武陽奉地圖。鐘鼓并發(fā),群臣皆呼“萬歲”。武陽大恐,兩足不能相過[12],面如死灰色。秦王怪之。軻顧武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見天子,愿陛下少假借之[13],使得畢事于前?!鼻赝踉唬骸拜V起督亢圖進之!?!?/p>
秦王發(fā)圖,圖窮[14]而匕首出。軻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椹其胸[15],數(shù)之曰:“足下負燕日久;貪暴海內(nèi),不知厭足;於期無罪而夷其族[16]。軻將海內(nèi)報仇。今燕王母病,與軻促期[17]。從吾計則生,不從則死!”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乞聽琴聲而死?!闭偌耍?8]鼓琴。琴聲曰:“羅縠[19]單衣,可掣[20]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21],可負而拔[22]?!陛V不解音,秦王從琴聲,負劍拔之,于是奮袖[23]超屏風而走。軻拔匕首 之,決[24]秦王耳,入銅柱,火出然。秦王還,斷軻兩手。軻因倚柱而笑,箕踞[25]而罵曰:“吾坐[26]輕易,為豎子[27]所欺,燕國之不報[28],我事之不立哉!”
(見《燕丹子》)
〔1〕荊軻:戰(zhàn)國時衛(wèi)人,游歷燕國時,被燕太子丹高價聘為刺客,行刺秦始皇,未成被殺。不擇日:不選擇吉日,表示他決心赴死。〔2〕太子:燕太子丹。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西部。〔3〕高漸離:戰(zhàn)國燕人,善于擊筑。荊軻的好朋友。筑:古樂器名,似箏。宋意:戰(zhàn)國燕人,荊軻的朋友?!?〕夏扶:人名。古傳夏扶為血涌之人,怒而面赤。見《史記·荊軻傳》注。〔5〕陽翟: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咸陽:秦國都城,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中庶子:秦時掌管宮中雜務的官。蒙:人名?!?〕樊於期:秦將領名,因秦始皇族滅他全家而逃亡在燕,被懸賞捉拿。荊軻要求借他的頭作為晉見之資,他即自刎予以成全。督亢:燕國地名,是秦始皇垂涎已久的地方?!?〕北蕃臣妾:北方奴仆一樣的附屬國?!?0〕秦王:指秦始皇嬴政?!?1〕陛戟:宮殿臺階下持戟的武士。〔12〕兩足不能相過:兩腳不能交叉跨步,形容武陽害怕之極的樣子?!?3〕少假借之:稍稍寬恕他?!?4〕圖窮:地圖翻完。〔15〕椹(zhēn珍):砧板。椹其胸,以其胸為砧板。這里指以匕首尖頂住秦王胸部的意思。〔16〕夷:滅,平,殺戮。夷其族,滅其家族?!?7〕促期:簡短約定(希望行刺成功)?!?8〕姬人:宮女?!?9〕羅縠:細的絲織品?!?0〕掣:抽取?!?1〕鹿盧:劍名,因劍柄用玉飾成轆轤狀而得名。〔22〕負而拔:把劍推向背后,以便于拔出?!?3〕奮袖:用力抽出衣袖?!?4〕決:傷。〔25〕箕踞:伸開兩腿而坐,因像簸箕而得名。這是一種對對方不禮貌的姿勢。〔26〕坐:因為、由于?!?7〕豎子:罵人的話,意思是“小子”,這里指秦王?!?8〕報:報答。意思是燕國厚待他,他不能報答了。
《燕丹子》作者及成書年代均不可考,一般認為當在隋以前。荊軻刺秦王,歷史上可能實有其事,《史記·刺客列傳》亦有較精采的記載?!堆嗟ぷ印返挠浭鲚^為詳盡曲折,《隋書·經(jīng)籍志》將它列入“小說家”,明代胡應麟譽為“古今小說雜傳之祖”。
故事從燕太子丹被質(zhì)于秦受到侮辱,發(fā)誓報仇開始,逐漸展開,由麹武而引出田光,由田光才引出荊軻。前面通過荊軻與太子丹的對話以及太子丹厚遇荊軻的種種做法,極力渲染荊軻的深思熟慮,成竹在胸。這里所選的是故事的最后一部分。故事緊張曲折,人物性格鮮明。易水送別,氣氛悲壯;買肉受辱不報,突出荊軻的因大容小的氣度。宮中行刺分三層寫:進殿時,對比武陽的恐懼,突出其鎮(zhèn)靜從容;獻圖得手,顯出其大義凜然;行刺失敗,視死如歸且能自責,最后完成了這個悲劇英雄的形象刻畫。琴聲授計,使秦始皇死里逃生,荊軻不懂音樂,終于功虧一簣,這個意外的轉(zhuǎn)折既神奇又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