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唐詩宋詞元曲(彩圖精裝) 作者:琢言 編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1],不得顧采薇[2]。

既至金門遠(yuǎn)[3],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4]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5]。

行當(dāng)浮桂棹[6],未幾拂荊扉[7]。

遠(yuǎn)樹帶行客,孤城當(dāng)落暉。

吾謀適不用[8],勿謂知音稀。

注釋

[1]東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于會稽東山,此指隱居者。[2]采薇: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在首陽山采薇代食。這里指隱居。[3]金門:金馬門,漢代對優(yōu)異賢良之士皆令至金馬門待詔。[4]江淮二句:意謂赴京趕考,渡江淮時正值寒食節(jié),后落第滯留京洛,又自縫春衣。[5]同心:知心朋友。違:分離。[6]行當(dāng):將要。桂棹:船的美稱。[7]未幾:不久。荊扉:指故園的柴門。[8]吾謀句:意指文章未為考官所賞識。

【賞析】

本詩為詩人送落第友人歸鄉(xiāng)的贈行詩。綦毋潛:綦毋為復(fù)姓,潛為名,字季通,王維好友。

落第可謂人生中的沉重打擊。綦毋潛落第返鄉(xiāng),心情必然沮喪。作為綦毋潛的好友,詩人力圖多方面給予他安慰。在這首贈行詩中,詩人不僅稱頌“英靈盡來歸”,還為“吾謀適不用”而由衷慨嘆。這兩句看似矛盾,卻恰是詩人構(gòu)思精巧之處。詩人對前者是譏諷,對友人是勸解和安慰,安慰友人不必灰心喪氣,勉勵他,并令他相信在圣明的朝代有才干的人最終會被重用。

整首詩在“勸慰”的主旨上進(jìn)行渲染,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既有慨嘆,也有鼓勵。全詩寫景清婉,抒情自然,慨嘆由衷,鼓勵真摯,讀來讓人振奮不已?!胺磸?fù)曲折,使落第人絕無怨憂”,是清人對本詩的評語。

【詩評】

后人評說“帶”“當(dāng)”字用得極好,如果不是王維深通畫理,是不會用出這兩個字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