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1]
堂之制,宜宏敞精麗,前后須層軒[2]廣庭,廊廡俱可容一席;四壁用細(xì)磚[3]砌者佳,不則竟用粉壁[4]。梁用球門[5],高廣相稱。層階俱以文石為之,小堂可不設(shè)窗檻[6]。
[1]堂:古代房屋,前為堂,后為室,堂為正廳?!稜I造法原》:“吳中住宅平面之布置,自外而內(nèi),大抵先門第,而茶廳、大廳、樓廳。每進(jìn)房屋均隔以天井。樓廳以后,或臨界筑墻,或辟園囿。凡在正中縱線上之房屋,謂之正落。兩旁之建筑物,稱為邊落,邊落則建花廳書廳,其后建廚房和下房?!薄皬d堂較高而深,前必有軒?!奔芰旱摹氨夥搅险咴粡d,圓料者曰堂,俗稱圓堂?!狈帧按髲d、茶廳(轎廳)、花廳、對照廳、女廳”等。
[2]層軒:層樓。軒,原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作為廳堂的附屬建筑,用來賞景。
[3]細(xì)磚:清水磚。
[4]粉壁:指白色的墻壁。
[5]球門:一種建筑梁架結(jié)構(gòu)。除廳堂的主梁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短梁。如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形體較為短小,上部彎曲如半球,梁頭通常都做成較為復(fù)雜的形式,這類短梁,江南也稱“軒梁”。
[6]窗檻:地坪窗,又名檻窗,安裝在檻框上的窗子。明清蘇州園林廳堂,寬度多為三開間,廊柱間正間設(shè)長窗,兩次間裝地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