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書》與《詩(shī)》
《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今已莫知其書為何等。假使五帝書誠(chéng)為五典,則今惟《堯典》在《尚書》中。“尚者,上也。上所為,下所書也。”(王充《論衡》《須頌篇》)或曰:“言此上代以來之書。”(孔穎達(dá)《尚書正義》)緯書謂“孔子求書,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yuǎn)取近,定可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保ā渡袝^鈐》)乃漢人侈大之言,不可信?!渡袝飞w本百篇:《虞夏書》二十篇,《商書》《周書》各四十篇。今本有序,相傳孔子所為,言其作意(《漢書》《藝文志》),然亦難信,以其文不類也。秦燔燒經(jīng)籍,濟(jì)南伏生抱書藏山中,又失之。漢興,景帝使晁錯(cuò)往從口授,而伏生旋老死,僅得自《堯典》至《秦誓》二十八篇;故漢人嘗以擬二十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