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處不在的“不可思議” ——許舜杰《不可思議的左手》

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作者:來穎燕


無處不在的“不可思議”
——許舜杰《不可思議的左手》


“像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早晨,我發(fā)現(xiàn)了我不可思議的左手?!备裾{鮮明的小說往往在一開頭就顯露自己的底色。許舜杰《不可思議的左手》的開頭很有點卡夫卡《變形記》的意味——一覺醒來,怪誕詭異的事實便成了一個普通人前世和今生的分水嶺,并且由不得人抗拒掙扎。

這個出生在臺灣的“80后”作家,一直在嘗試形態(tài)各異的小說,但不論是描寫俗世生活還是奇幻世界,他的小說總是在一開始就暈染著淡淡的哲學意味。

這一次,許舜杰要借著這“不可思議”的左手抵達他的意念彼岸,但處理方式卻打破了我們的預設:本是怪異驚人的經歷隨著不經意的語氣被淡化了,雖然從一開始定下的基調仍是荒誕的,但是我們沒有被即刻拋入一個無所適從的境地,一切都還沒有偏離軌道——

一位退休后的老者,在一天清晨醒來后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左手異常靈活。盡管右手的功能并未喪失,但是左手功能的出挑讓人覺察到原先對左手的忽略。當然,小說的重心在于這種變異所引發(fā)的心理變化:它勾起“我”對過往的記憶,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當下生活的境遇——與兒子、兒媳的關系,對孫子的感情,對婚姻的感覺……

一切波瀾不驚地徐徐展開。左手的改變固然詭異,但比起卡夫卡筆下人整個變成甲殼蟲,荒誕指數(shù)顯然要低得多。正因此,這“不可思議”似乎離日常生活并沒有那么遠,我們于是可以漸漸相信生活中可能并且確實充滿了這樣的“不可思議”。

寫小說的高手,需要有讓讀者自動放棄懷疑的能力,自愿地進入他所營造的世界,即使明知虛構。此刻,讀者需要這個特殊的氛圍讓自己觸摸某些在清醒時無法感知的生命線。而當作者將取景器面向了看似荒誕的幻想世界,離地面有多近,便成了這部小說是否還能打動人的關鍵。荒誕并非真實的反題,而是作者接近現(xiàn)實的特殊途徑。普魯斯特說:“小說家的創(chuàng)舉,就在于想到用一個等量的非物質的,亦即我們心靈所能領會的部分,來替換心靈無法洞察的那些部分?!?/p>

平日里被忽略的身體機能,此刻突然跳脫正常的生活軌跡,于是平日里隱形的角落慢慢顯露。但一切都沒有“亂”,作者的敘述平和冷靜——盡管“我”大受其擾,卻還是瞞著家人,苦苦思索左手變異的原因。生活還在繼續(xù),家人無一察覺,而“我”的關注點也慢慢從探求原因轉而陷入這場變異帶來的對往事的回憶和反思……

這樣的處理,避開了對于荒誕情節(jié)的刻意和用力渲染——那樣往往會將小說變成寓言:寓言的童話和說教色彩,會將讀者懸置在通往理解象征意味的途中。許舜杰恰到好處地將象征的意味埋沒于生活的平實和瑣碎中。更重要的,他讓一種似有若無,卻無處不在的神秘氣息彌散在日常的生活中??床灰姷闹刃蛑渲覀兊纳睿欢l又能保證這些秩序一直如常運轉?一種深層的恐懼和無助暗藏在按部就班的生活背后。

一切都被掩于濃郁的生活情致之下,于是,我們慢慢辨識出作者筆下世界的地標是臺灣。盡管文中沒有出現(xiàn)具體的地名,甚至也無關于方言和語氣,卻還是掩不住濃重的地域氣息。這氣息來自于一種對當?shù)厣畹纳钌钫J同——浸潤已久,于是深染其意味,于無知無覺中散發(fā)開來,也令這樣一個本該荒誕的故事兼具個體和普適的張力——發(fā)生在個體上的奇異事件,因此被離析出來,在哲學意味的層面上恍然抵達了某種抽象層面,一切如此近,又如此遠。

我喜歡作者將這樣一個荒誕情節(jié)降落在凡俗現(xiàn)世中——小說的背景若被抽空,那“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抽象意味便會加重。但若背景是具體而微的,那么干脆而堅實的“議題”就會掩埋進生活的塵埃中,背景和前景如血肉不可分,這“不可思議”的事件于是與這個世界融合無間。這種“合一”讓人開始困惑,這個世界的屬性,究竟歸結于荒誕還是現(xiàn)實?

這一質問正觸到了我們力圖厘清卻總是無可奈何的生命命題——現(xiàn)實與荒誕間的界限,永遠是一個謎,“不可思議”其實無處不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